抗真菌药物研制新技术_【中医宝典】

...发现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毒副作用低、无交叉耐药性的抗真菌新药。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抗真菌药物作用靶标的三维结构被测定。即使目前有些靶标的三维结构还难以测出,也可通过同源模建方法建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513.html

方剂组分活性及配伍相关研究五年攻关结硕果_【中医宝典】

...等多种先进的化学分析分离联用技术,以及从器官到分子基因水平的生物分析技术,以期揭示清开灵的药效基础和配伍的科学内涵,依此建立起一套中药物质基础与活性研究的技术路线。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难点在于不同性质的成分数量多、结构差异大、含量差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576.html

中国药品研发模式转型_【中医宝典】

...帕金森氏症新药研究中,刘耕涛院士等人发现某中药的一有效成分有抗氧化作用,但其化学结构已经公开发表,不再具备申请发明专利的条件,他们通过结构修饰,找出一新的化合物,申请了发明专利。 不能合成、含量低的某些中药有效成分,可以考虑将其粗提取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666.html

2004年度中医药科研方针确定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布了《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2004-2005年度课题申报指南》(以下称《指南》),确定了2004-2005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工作方针,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中心,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培养优秀中医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135.html

中药拾遗补缺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GAP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转变。中药饮片进入了 GMP认证时代,大生产、机械化生产取代了小生产和手工生产,逐步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我国初步建立了技术较先进、与国际通行规范较为接轨的药物创新体系雏型。国家对于新药筛选中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455.html

中药拾遗补缺_【中医宝典】

...新药筛选中心、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GLP)、国家重点实验室、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平台、新制剂和新剂型研究技术平台等给予了大力支持,逐步形成了国家创新体系。 然而,中药的创新技术能力建设显得不足,有待加强。数据显示,自1985年至今,经国家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068.html

试论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_【中医宝典】

...深入研究的课题。 4 家传验方 一般指一些由医药世家人员掌握,有明显的家族自传性的处方。通常这类处方是不外传的,故又称祖传秘方。其组方基础不外乎点:①集几代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某一或几病症有良好疗效;②基本符合中医理论或可用中医理论加以诠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48.html

王永炎表示中药新药研发应突出中医特色_【中医宝典】

...中药研究的重点,其特点就是组分明确、质量可控,既能体现中医药特色,又易为国际社会接受。因此,中药新药研究过程中,加强组分配伍的研究必不可少。王永炎还建议,构建中药新药研发平台时,在严格遵循GAP、GLP、GCP、GMP、GSP等规范的同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929.html

方剂组分配伍模式初露峥嵘_【中医宝典】

...调查、个案分析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医方剂配伍研究的文献、国内外“洋中药”市场及其配伍进行研究,按基础方剂学、临床方剂学、实验方剂学、方剂制剂学4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中医方剂组分配伍新模式。 方剂组分配伍模式有实现形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625.html

王智俊,袁学勤:我国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问题与思考.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自1985年国家实施新药审评制度以来,仅仅二十年的时间,我国中药新药研发能力已基本形成规范建设已逐步完善,中药产业已初具规模,我们已经拥有中成药6000余,可以说我国的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在繁荣景象背后,依然存在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320.html

共找到489,6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