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脉基础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脉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脉诊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的年龄与脉搏的至数有直接的关系,故持脉之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0.html

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形态望诊微脉微甚胃、神、根闻问诊屋漏脉五决五脉五色五色诊五色主病五邪脉息粗息微细脉虾游脉夏洪夏应中矩先别阴阳弦脉斜飞脉腥臭气嗅气味虚脉偃刀脉阳绝移指阴搏阳别阴绝鱼翔脉语望重浊乍疏乍数谵语长脉真脏脉真脏色诊尺肤诊法胸腹虚里指纹正色郑声...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izhen-2717.html

第十章第三节诊断方法_【中医宝典】

...壮医诊断重视目,多种诊法合参,包括问诊、闻、脉、甲、指、腹等。 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大法,注重"四合参"。 藏医诊法包括问诊、尿(望)、脉(触诊) ......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50.html

儿科诊法概要_【中医宝典】

...儿科诊法概要 诊法,包括四查方法和证候辨别方法,是中医临证基础的重要内容。 一、儿科四应用 儿科疾病的查,与其他各科一样,也应当望、闻、问、切四合参。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四应用有其特殊情况。闻查范围有限;婴幼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90.html

外科诊法_【中医宝典】

...外科诊法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每一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疗、蛇串疮等,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与转归、预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先辨病,明确诊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52.html

人迎气口脉的实用价值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根据人迎脉与气口脉所在部位的特点,其在脉上的实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人迎位在结喉两旁,迎面正当人的视线,因颈侧脉动外露,明显易见。根据这一特点,既可作为望诊观察,又可便于用手切按,所以这里的动脉及其穴位,有“人迎”之称。 人迎是足阳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5.html

诊法常以平旦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脉要精微论)黄帝问曰∶诊法何如?(,视也,察也,候脉也。凡切脉望色,审问病因,皆可言,而此节以诊脉为言。)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有过之脉。(平旦者,阴阳之交也...

http://qihuangzhishu.com/481/53.htm

《伤寒论》中“腹”的认识_【中医宝典】

...一定要及时触按,查其病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综合,四相参,才能确定病所,明了疾病性质,了解病邪轻重,做到定性、定位的正确诊断,治疗才能有的放矢。 2 中医腹部按可与现代医学触、叩诊结合进行 中医腹部按的内容丰富实用,通过按可知腹部脏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76.html

中医望舌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危重,预后多凶。 应注意的是,舌的变化只是全身生理病理变化在局部的一个反应,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分析,方符合四合参的原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82.html

指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又称络脉。系小儿诊法之一。即诊察小儿食指掌表浅络脉。古称小儿指掌络脉为指纹。小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故三岁以下幼儿,常用指纹辅助切诊。此法始见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由《灵枢》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主要观察指纹颜色、形态和充盈...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231.htm

共找到404,5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