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而温之。”可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等温阳益气。形①形体。《素问·八正神明论》:“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②形状。《灵枢·五音五味》:“闻其声而知其形。”《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③指肿块、积聚之类。...
...空论》:“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之文。拟补风府一穴,以合五十九俞之数。热病五十九俞与五十九刺所含穴位不完全相同,但都是治疗热病的要穴。临床可相互为用。参见五十九刺条。热病病名。出《素问·刺热篇》。①泛指一切外感热性病,意同广义的...
...神往来者谓之魂。”杨上善注:“魂者,神之别灵也。”汪昂注:“魂属阳肝藏魂,人之知觉属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魂门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布有第七、八胸神经...
...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治宜暖胃散寒。胃管下俞经外穴名。别名膵俞、胰俞、胃脘下俞。《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输三穴各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间寸灸之。”布有第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八胸...
...王冰注:“清厥,指足逆冷也。”清净之府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语出《难经·三十五难》。清净廓眼的八廊名称之一。系据相应脏腑功能予以命名。①《证治准绳·杂病》认为:此廓即震廓,震正东方,络通胆府,藏属于肝,肝胆相为阴阳,皆主清净...
...七篇,首论河间双解散,及子和增减法,余亦皆二家之绪论。常毒指中品药毒,毒性中等的药物。《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常脉与证情吻合的应有脉象。《素问·大奇论》:“脉...
...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篇》载,曾为季良治疾。②隋代人。着有《疗小儿方》四卷,已佚。俞窍深在筋骨间的腧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林忆等新校正:“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冬气在骨髓’。此俞窍即骨髓之俞窍也。”《类经》注:...
...;或艾条灸3-10分钟。朞(jī,音基)日朞,指时间周而复始。朞日,即三百六十五日。《素问·天元纪大论》:“运气运行,各终朞日,非独主时也。”七椎人体部位名,指第七胸椎。《素问·刺热篇》:“七椎下间主肾热。”七症七种症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肾气丸选用。”参见胁痛条。季指手小指别名。即手第五指。《济生拔萃》医学丛书。元·杜思敬辑。刊于1308年。择要辑录金元时期医着十九种,包括:《针经节要》、《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针经摘英集》、《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
...为害甚大,故奏疏设立医学,以培养医生。上纳其言,遂有诸路设立医学之举。王永辅明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曾着《惠济方》八卷,又名《简选袖珍方书》、《简选袖珍良方》,现有刻本。王一仁近现代医家(1898-1971年)。原名晋第,曾从丁甘仁学习中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