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虚实之异哉。(景岳曰∶迟虽为寒。凡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见迟不可以概言寒。林之翰曰∶迟脉须知主热。如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又云∶辨脉必须合症审察。如举按无力,是主寒之迟脉;举按有力,症兼胸膈饱满,便闭溺赤,是主热...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脉诊则是这一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古代无数医学家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摸脉搏来诊病的理论,这就是中医脉象学,并将它列为四大诊断方法之一,即切诊。通过指下脉搏的细微变化,再结合望诊、问诊、闻诊,对病人...
...也。”又曰∶“迟则为寒。”《伤寒论》亦曰∶“迟为在藏。”以阳气伏潜,不能健行,故至数迟耳。其所主病,与沉脉大约相同。但沉脉之病为阴逆而阳郁,迟脉之病为阴盛而阳亏。沉则或须攻散,迟则未有不大行温补者也。兼脉 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
...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 1、浮脉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浮脉主表证,亦...
...带来了脉象的变化。古人认为脉象可以测知病源,判断生死,如《王符潜夫论·述赦篇》说:“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气之所结,然后为之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序上严厉批评了那些不精心诊脉的医生,说他们不可能“视死别生”,...
...涩虚实之异哉。(景岳曰∶迟虽为寒。凡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见迟不可以概言寒。林之翰曰∶迟脉须知主热。如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又云∶辨脉必须合症审察。如举按无力,是主寒之迟脉;举按有力,症兼胸膈饱满,便闭溺赤,是主热...
...迟脉为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一息三至,缓、涩、代、结,皆统于此。主病(凡八证)迟脉为寒,为虚,为噎膈,为中满,为洞泄,为带浊,为精不固,为阴盛阳亏。主治(凡六条)迟浮为里气虚。其证必内寒,不思食,或呕恶倦怠。宜温胃饮或理脾涤饮。迟沉为表...
...进行辨别和分析的多种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很实用,既简便又准确。因此,应该将这些方法再充实到现在的诊脉方法。 1、辨别和分析反映脉位的脉象 反映脉位的脉象分四类:一是浮脉,二是不浮不沉之脉,三是沉脉,四是伏脉。其辨别方法是,首先确定将寸口部位“...
...工作,其重点是探求、研制能全面反映中医脉象特点的精确度大、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脉象仪。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人应用杠杆式脉搏描记仪,试图通过机械能的作用,直接描记高血压弦脉脉搏波形,但失真性较大。五十年代末,有人研制出以酒石酸钾钠压电晶片为换能器的...
...“状且难”,是涩脉而非迟矣。一息三至,甚为分明,而误云“隐隐”,是微脉而非迟矣。迟而不流利,则为涩脉。迟而有歇止,则为结脉。迟而浮大且软,则为虚脉。至于缓脉,绝不相类。夫缓以脉形之宽缓得名,迟以至数之不及为义,故缓脉四至,宽缓和平,迟脉三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