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的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王叔和:《脉经》,卷一,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页,清光绪辛卯(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这几种脉象中,浮与沉相对,举按有余不足迥然相反;促与结相对,脉虽同具“时一止”象,但是有脉率数与缓的明显区别。...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结脉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 《脉理求真》:“结而兼缓,其虚在阳;结而兼数,其虚在阴。” 结脉相兼脉主病,有浮、沉、代、缓、数五脉,浮脉主表,故浮而结者,是外邪阻滞经络肌表,故主寒邪滞经、风邪袭表,四肢浮肿,或邪气阻塞,气机不利;血行不畅痛证、积证。沉脉主里,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8.html

正常脉象_【中医宝典】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象脉象的特点是:一息四至,闰以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点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1.胃 亦称胃气。表现为脉位不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6.html

脉象类比和相兼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为一息七至;促脉为数而时止;动脉为滑数而短。 迟脉为一息三至;缓脉为一息四至,稍快于迟。 3.脉形类比较 脉形包括脉道粗细、脉形长短、脉象流利度和脉管的紧张性。 洪脉与大脉、实脉 浮大有力,来盛去衰,如波涛拍岸势为洪脉;脉宽倍于寻常为大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5.html

中医脉象滑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以过,黄宫绣《脉理求真》说:“滑则往来流利,举浮紧,按滑石。”或者所释并不实际,语涉玄虚令人有莫测高深感,最为言脉者所忌或依经作解(尽管“平脉法”这部分资料并不见得都可靠,从本质上歪曲了滑脉的脉形并且混淆了滑脉与其他脉象的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2.html

脉象要素及图述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载七表八里九道脉;明代沈际飞编著《人脉影归指图说》,载有七表八里九道十六怪脉脉图。这些脉象示意图,比较形象地表述各种脉象的主要特点,对当时脉诊的传授和推广起了一定作用。 近代刘冠军著《脉诊》一书,所绘制的示意图,吸取了波示图的许多特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9.html

中医脉象芤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表面力度。不过形容表里不一说明有中空特点的大面无力的脉象。 《内经》没有芤脉,仲景始有“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及“脉浮而紧,按不芤”等,可证芤脉已用于临床辨证,至于芤的脉形,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肺死脏,浮虚,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6.html

严世芸_五、房室传导阻滞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据房室传导阻滞的证侯表现,可将本病归之于眩晕、心悸、怔忡或晕厥等范畴。在脉象方面,本病以缓、迟、结脉为主,有时与代、促、细、弱等脉相杂。临床应根据脉象情况辨证施治:①缓脉:本病中多见于一至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②结脉:本病中多见于二度房室...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nshiyun/480-4-5.html

脉象的客观化方法及其实践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脉象,几千年来一直以自然界一些现象来比喻、描述医生指下切脉的感觉;亦曾有人用模式图示意各种不同脉象的变化,以便使初学者心领神会。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医家、学者,不病足于这种朴素唯物的认识法,恒思借用现代科学与仪器对脉诊进行探讨,将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8.html

中医脉象洪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细脉的传统指标为: 1、细脉为具有独立意义单因素脉象。 2、细脉就是小脉。 3、细脉的指感是脉体细小,它与洪脉(大脉)相对,由于体质病情等的不同,可以具有程度上的区别。 4、细脉的客观形象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1.html

共找到544,4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