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脉_《轩岐救正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洪脉指下极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体为阳藏.司心.时属夏.运主火也.为阳盛阴虚病.若逢炎夏.诊有胃气.乃应时脉也.若泄痢失血.久嗽.及痞满反胃.见增剧难瘥.或沉兼洪弦涩.主痰红火炽之症.若形瘦脉大多气虚死.又曰脉大则病进.若春秋冬月...

http://qihuangzhishu.com/698/33.htm

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_【中医宝典】

...进行辨别和分析的多种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很实用,既简便又准确。因此,应该将这些方法再充实到现在的诊脉方法。 1、辨别和分析反映脉位的脉象 反映脉位的脉象分四类:一是浮脉,二是不浮不沉脉,三是沉脉,四是伏脉。其辨别方法是,首先确定将寸口部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95.html

中医脉象结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还是可以形成脉搏波的,但它较正常的波幅要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甚至于将像听心音时的早跳心者,转化成脉波传到脉象中来,细心诊脉时是可以诊查到的,因而仲景又提出了在中止当中有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的脉形,由此可见古人对诊脉致力勤,但此种结脉就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4.html

正常脉象_【中医宝典】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象脉象的特点是:一息四至,闰以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点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1.胃 亦称胃气。表现为脉位不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6.html

洪脉_《轩岐救正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洪脉指下极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体为阳藏.司心.时属夏.运主火也.为阳盛阴虚病.若逢炎夏.诊有胃气.乃应时脉也.若泄痢失血.久嗽.及痞满反胃.见增剧难瘥.或沉兼洪弦涩.主痰红火炽之症.若形瘦脉大多气虚死.又曰脉大则病进.若春秋冬月...

http://zhongyibaodian.com/xuanqijiuzhenglun/698-13-10.html

中医脉象滑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以过,黄宫绣《脉理求真》说:“滑则往来流利,举浮紧,按滑石。”或者所释并不实际,语涉玄虚令人有莫测高深感,最为言脉者所忌或依经作解(尽管“平脉法”这部分资料并不见得都可靠,从本质上歪曲了滑脉的脉形并且混淆了滑脉与其他脉象的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2.html

脉象要素及图述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载七表八里九道脉;明代沈际飞编著《人脉影归指图说》,载有七表八里九道十六怪脉脉图。这些脉象示意图,比较形象地表述各种脉象的主要特点,对当时脉诊的传授和推广起了一定作用。 近代刘冠军著《脉诊》一书,所绘制的示意图,吸取了波示图的许多特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9.html

中医脉象芤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表面力度。不过形容表里不一说明有中空特点的大面无力的脉象。 《内经》没有芤脉,仲景始有“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及“脉浮而紧,按不芤”等,可证芤脉已用于临床辨证,至于芤的脉形,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肺死脏,浮虚,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6.html

脉诊的临床意义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2。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兆;久病气虚,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

http://qihuangzhishu.com/92/24.htm

脉象的客观化方法及其实践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脉象,几千年来一直以自然界一些现象来比喻、描述医生指下切脉的感觉;亦曾有人用模式图示意各种不同脉象的变化,以便使初学者心领神会。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医家、学者,不病足于这种朴素唯物的认识法,恒思借用现代科学与仪器对脉诊进行探讨,将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8.html

共找到544,45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