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多方面的、复杂的,同时亦反映出中医学深湛的内涵,这种原则和方法远比在各下列出主病的方法要实际、要糖辟,并且真正体现出中医学的性质和法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和持色。 在古代法中当然亦提到脉象变化和列出一些疾病等,但这是做为基本认识的一个方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0.html

单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左关脉,木桔筋挛;右关脉,水谷成疴;左足,涸流可徵;右尺,阳衰可验。” 《三指掸》:“按本柔,柔沉不是浮,形枯精日减,急活可全廖。” 《如》:“为_阳气衰微候,无阳必无实热理,只宜辨析真阳之虚与胃气虚。血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2.html

诊主要学术思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下称《论》)上述五条可看出仲景法应用阴阳的大体。 1、从脉象分阴阳如浮大数动滑脉为阳;沉涩弦微为阴。阳脉即以来有力,较常脉有余,为太过;阴脉以来无力,较常脉不足,为不及。以测证则有余之多为阳证,不足多为阴证,即从阳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9.html

浅说“阳浮而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伤寒论》第12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 条文中的这句“阳浮而阴”,多有医家都认为是指脉象的。笔者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610.html

诊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变见于气口。”对于这种中医理论上的解说,如何演绎成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释,长久以来是件困难的事。 脉搏源于心跳,我们会用心脏的搏动来解释脉象变化。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心脏对寸口脉搏的影响,传统的28病中,发烧心跳加快成为“数主热”的依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脉象反映的生物信息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带来了脉象的变化。古人认为脉象可以测知病源,判断生死,如《王符潜夫论·述赦篇》说:“凡治病者,必先知虚实,气所结,然后为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序上严厉批评了那些不精心诊脉的医生,说他们不可能“视死别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9.html

二十八及主病六纲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虚 脉象特征:举无力,按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的总称。 《脉经》曰:“虚,迟大而软,按无力,隐指豁豁然空”。以指感势力薄为其特点。但是,临床上虚证有气血阴阳的不同,故虚的形态亦不一,主要可分为两类:(1)宽大无力类,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17.html

脉象的生理变异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故多表现沉实。 性别:妇女脉象较男子濡而略快,妇女婚后妊娠,常见滑数而冲和。 年龄: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每分肿脉搏120~140次;5、6岁的幼儿,每分钟脉搏90~110次;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缓。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气血虚弱,...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8.html

中医脉象简介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诊则是这一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古代无数医学家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摸脉搏来诊病的理论,这就是中医脉象学,并将它列为四大诊断方法之一,即切诊。通过指下脉搏的细微变化,再结合望诊、问诊、闻诊,对病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33/113.htm

气血变化对脉象的影响_【中医宝典】

...来无力的缓、迟、微、、濡、代,小、短、涩等脉象,气虚不能固于其位,气浮于外而浮,可见浮、虚、散、芤、微、濡、革等。气虚,则虚以自救,奋力鼓搏,可数,然按无力。愈虚愈数,愈数愈虚。若气虚极,失柔和象,亦可见强劲坚搏。此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78.html

共找到550,8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