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详细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年龄与脉象 气血的盛衰,决定者脉象的强弱。由于婴儿系稚阳体,其多急数;少壮之躯,血气充实;多盛大;暮年血气具衰,多濡弱。 3、体格与脉象 凡身躯高大则位较长,体躯短小则位亦短。瘦弱人脉常微浮,微数;肥胖者,常微沉。此外,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5.html

脉象反映的生物信息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带来了脉象的变化。古人认为脉象可以测知病源,判断生死,如《王符潜夫论·述赦篇》说:“凡治病者,必先知虚实,气所结,然后为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序上严厉批评了那些不精心诊脉的医生,说他们不可能“视死别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9.html

中医脉象简介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诊则是这一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古代无数医学家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摸脉搏来诊病的理论,这就是中医脉象学,并将它列为四大诊断方法之一,即切诊。通过指下脉搏的细微变化,再结合望诊、问诊、闻诊,对病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33/113.htm

欲产(离经脉)详细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临产古人叫离经脉。何谓离经?清·林之翰《四诊诀微·卷五-妇人妊娠分男女法》日:“离经者,离乎经常也。”可见离经之的特点包涵着离乎妊娠期的正常脉象而言。 明·李延罡《诀汇辨·卷五-凭断病》日:“此言产中也,其与十月怀妊娠...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4.html

仓公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上越。皆属胃气败亡。但是,番阴、番阳脉应见到什么样的脉象?历来几乎无人提及。只有清八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解释破石案“得肺阴气,其来散”句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曰:“仲学《辨》日:‘眩逆上气,其敬者死,谓其形损也?’拙注:以形...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8.html

滑脉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偏滑疾,而赤如醉,外热则病。” 《四言举要》:“缓滑内热,浮滑中痰,热则滑数,浮滑风,沉滑气,喘急息肩;浮滑者顺,头痛多弦;缓滑厥痰。腰痛,弦滑痰饮;肠痈实热,滑数可知;尺滑利,妊娠可喜,滑瘐不散,胎必三月。” 《三因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3.html

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者死。” 《活人书》:“沉牢痼冷。” 《四言举要》:“积聚在里,牢急者生。” 《医宗必读》:“沉牢痼冷。蒿血在中,牢大却宜。” 《学阐微》:“牢面敷,热邪阻滞。牢而迟,痼冷寒积。牢而实,癜积郁结。” 牢相兼较少见,因牢本身...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5.html

藏医诊_【中医宝典】

...位于腕后第一横纹一寸之处,藏医以大姆指末节的长度为一寸。因此,藏医的诊脉部位较中医略偏向肘窝部,这是二者差异所在。另外,中医是先诊一侧之后,再诊另一侧,藏医有时同时以左右双手诊患者双侧。对于危重病人的生死预后,藏医在足背部的跌阳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46.html

脉象变动病理方面认识(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阴脉者死。”提出了“阴阳力基本认识的脉象对比方法。具体地运用对比方法,以得病机的论述是很多的,例如“辨法”中有:“病人若发热,身体痛,病人自卧,师到诊其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若表有病者,当浮大,反沉迟,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3.html

正常脉象_【中医宝典】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象脉象的特点是:一息四至,闰以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点在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1.胃 亦称胃气。表现为位不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6.html

共找到563,5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