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应用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儿科疾病查,与其他各科一样,也应当望、、问、切合参。但是,由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应用有其特殊情况。查范围有限;婴幼儿不会叙说病情,较大儿童主诉也不一定可靠;切脉按易因小儿啼哭叫闹而受到影响。所以,历来儿科医家在...

http://qihuangzhishu.com/79/67.htm

石仰山_中以问诊为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望、问、、切,望、、切可以由医生本人潜心观察、仔细检查可得,但问诊必须病人配合。一般治病用药首先识病,要识病必先获取证信息。故诊病时首先要细问病情,知病之来、病之演变、病之现状,方可知病之起始。疾病过程,病之深浅。以及病人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yangshan/595-6-4.html

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望诊、、问诊和切诊等种诊病方法合称。必须结合连用,互相参证,才能全面了解病情,为辨证和治疗提供充分依据。...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153.htm

周仲瑛_合参之 问诊 切诊--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问 问诊是中最须下功夫一环,也是初涉临床时基本功。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兼...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2.html

手诊能代替脉吗?_【中医宝典】

...是中华民族瑰宝,是中医学中的灵魂,它美誉度在老百姓心中占有很高地位,自古至今,有很多中医名家,凭借一手诊脉绝活,威震杏林,造福苍生,为百姓称颂. 那么,手诊与脉哪一个诊病效果好呢?手诊能代替脉吗?手诊与脉各自优势是什么?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71.html

华氏脉缔造神医摇篮_【中医宝典】

...体内有病必然会在体表有所表现。这也是中医“望、、问、切”基本原理,是中医基础理论。 可是现代医生们差不多忘记了一个事实:人体是一台更精密仪器,当今科技研究仪器想接近人体精密水平还差了一大截。这就是为什么心脏难受,心电图做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8.html

临床之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变化这一种情况,所以临床上还必须望、、问、切合参,不能单凭切脉即下诊断。 明·孙一奎说:“辨证必合色脉,问动止,聆音声,察饮食。”结合,互相参考,才能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及其细节,为辨证施治提供可靠依据。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367.html

之声音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方法。人体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因而能够反映出脏腑变化情况。 听声音 1.声音 实证和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烦躁多言;虚证和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默懒言。声音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60.html

抉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专着。八卷。清·林之翰撰于1723年。作者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精微编纂而成此书。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等辨识;以听取患者气息为主,察悉其元气之盛衰及病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3.htm

误区_【中医宝典】

...进行一次“例行程序,充其量是看看脉搏跳动强弱,数一数心率次数,对诊治无关紧要,更有甚者把脉时心不在焉,将思想集中在如何开方上。 二是有些中医看病如相士。“病家不用开口”,医生一诊脉,便察言观色地揣测叙述病人症状,故弄玄虚,以藉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907.html

共找到1,172,0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