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专着。一卷(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清·何梦瑶撰。首为十二经脉歌,次为心法撮要、辨阳证阴证要诀。书中对诊脉,望色,察面及五官、唇、齿,辨舌,闻声及症等分别予以论析,并介绍八脉要诀、脉象、主病、脉症宜忌、胎产脉、死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1.htm

中医师必须擅长脉——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证不别,则无以措治”(徐春甫《古今医统》)。由此可以深感脉中医诊治中的重要性。然而,中医的现状,正如陈先生所言:“由于受西化思维的影响,现实中一些中医师西化,忽视甚至遗弃了中医,反而借助西医诊断技术来处方用药,能够诊脉述症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临症千万不能丢_【中医宝典】

...不少的业内人士在私下里道出来。试问,古代众医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村落,不会诊脉,何以立足?而且纵观大医临证,每于疑惑不前之时,诊脉以辨吉凶。 坦白地说,中医不靠脉,只依靠望、闻、谁能认得清,认得准老百姓的疾病,长此以往人们还敢相信中医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8.html

几个靠脉确诊的病案分析_【中医宝典】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中又以八纲为要目,八纲中又以为前提,由才能识八纲。在望闻问切中,虽然脉排在最后,但它是诸病源候论》“三尸虫”理论的临床应用。主要著作有《明清临证医话精选》,论文“贵在传承,重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4.html

时脉的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切合临床实际的论述。 由于舌在理论上日益完备,在指导临床辨证,尤其是在温病学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使舌稳固地进人中医诊断学的领域,成为祖国医学得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中医的叉一特色,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家的重视,另外,舌的感性认识强,一望而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合参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辨证过程中,把望,闻、、切诊所得的有关病史症状、形色和脉象等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以防止局限性和片面性,以便判所疾病的标本缓急,正确指导治疗。参见“色脉合参”、“脉证合参”各条。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izhenhecan-1383.html

心法要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专着。即《医宗金鉴》卷三十四。编者以四言歌诀的形式,简要地介绍中医望、闻、、切,末附修正《素问》脉位图及订正《素问脉要精微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2.htm

触诊、腹_【中医宝典】

...」 过去,对中医的诊断手段只谈望、闻、、切四大。对腹有的根本漏而不谈,有的虽提及、也只聊聊数语带过。其实,中医的腹源远流长,它源始于先秦时期,《内经》中即已总结和奠定了腹的理论和框架;东汉张仲景在所著的《牡蛎汤等腹证;又如心下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26.html

诊法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诊病的方法。包括和辨证两个环节,是运用望、闻、间,切等方法搜集病情的客观指徵,拂证是对这些指徵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两者相互配合,作出正确的诊断。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zhenfa-1433.html

切诊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之一。分脉及触诊两部份,这是运用指揣的触觉,在病者一定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脉常取病人腕关节后的桡动脉搏动处。参见“脉”各条。“触诊”是对病人的皮肤、胸腹及病痛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色块或其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qiezhen-1332.html

共找到458,0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