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 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
...自然科学发展规划的项目 1957年 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科教研组编《针灸学讲义》,是1961年统编教材《针灸学讲义》的前身。 1958年 张协和等应用经络测定仪测定经穴皮肤电阻,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经络测定”的工作。 1958年 上海第一...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并于1991年1月1日起实施。 1990年 第二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
...《黄帝明堂经》已不存,虽经宋太宗诏令访书,仍未求得。在这种情况下,宋仁宗于天圣年间,命医官王惟一主持编修一部针灸腧穴典籍。王惟一奉诏在总结《黄帝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参以各家之见及个人经验。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附《穴腧都数》...
...针灸铜人即用铜铸造并刻有针灸穴位的人体模型。 【针灸铜人】 用铜铸造并刻有针灸穴位的人体模型。宋代我国医学已相当进步,在针灸方面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王惟一对前人成就的系统整理,他不但总结出针灸专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而且...
...的时间很接近,所以把医疗器材标准化的功劳同时归在这两位帝王名上是说得通的(据《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在其史学著作《帝王世纪》中的记载,伏羲之都是今淮阳,而黄帝曾都于曲阜,这两个都城都在鲁西豫东地区)。查《三皇五帝年表》(另见本百科词条“...
...”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灸疗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后形成的,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
...太早,约在初唐时期。 敦煌卷子《佚名灸方》是现存最早的灸方专书实物,特别是该抄本每一灸方皆附有灸穴图,采用这种形式在当时主要是为了便于临床取穴,另一方面对于我们今天辨识“经脉穴”及某些“同名异穴”及“异名同穴”等疑难问题也提供了形象、可靠的...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
...甲乙经》经穴的异同,并参考伤寒杂病方书而著成《针灸逢源》一书。 《针灸逢源》全书共六卷,卷一为《灵枢》经文,卷二为《素问》经文,两卷共摘引《内经》原文及名家注疏达百余篇,以阐述针灸要旨,作为针灸医学的理论基础;卷三为群书荟萃,撷取历代针灸专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