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未病_幼儿期保健_【中医宝典】

...捏脊是运用中医的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为指导,通过推、拿、提、捏等手法直接对脊背部进行刺激而疗疾健身。 中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通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它包括未病先防、既防变、后防复等多个层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yuer/a5866.html

小儿捏脊未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包括未病先防、既防变、后防复等多个层次,将预防思想贯穿于疾病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笔者在治疗小儿疾病时,重视“未病”思想,注重发挥捏脊疗法在此方面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基本操作 患儿取俯卧位,术者站立于患儿左侧,双手拇指抵住腰骶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419.html

上工下工治病_《针灸素难要旨》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未病,中工,何谓也?然所谓未病者,见肝之,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未病焉。中工病者,见肝之,不晓相传,但一心肝,故曰也。滑氏曰∶见肝之,先实其脾,使邪无所入,...

http://qihuangzhishu.com/780/23.htm

上工下工治病_《针灸素难要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未病,中工,何谓也?然所谓未病者,见肝之,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未病焉。中工病者,见肝之,不晓相传,但一心肝,故曰也。滑氏曰∶见肝之,先实其脾,使邪无所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sunanyaozhi/780-7-18.html

《金匮》上工未病一节辩_《吴医汇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节诸家注释,皆随文敷衍,惟尤在径以“酸入肝”以下十五句,谓“疑非仲景原文,后人谬添注脚,编书者误收之也。细按语意,‘见肝之’以下,是答“上工未病”之辞,“补用酸”三句,乃别出肝虚正治之法,观下文“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意可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wuyihuijiang/750-6-2.html

正确解读有关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在学习中医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对某些中医理论理解地不够全面、深入,说法也不够确切,故笔者提出应正确解读有关中医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不治未病 为了强调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即《黄帝内经》所言之“不治未病”思想,笔者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961.html

未病中医理念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与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方向一致 “未病”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最高理念与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完全一致,集中体现了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这是专家11月29日在于杭州举行的“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上提出的看法。 专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77.html

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尽快设立“未病学”学科_【中医宝典】

...未病先防、既防变和后康复三个方面,贯穿于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关头)的全过程。他还说,不同的医家尽管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707.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目的。 未病的原话是“不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论》篇云:“是故圣人不治未病不治未乱,此之谓也。夫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未病的重要性,现今蓬勃开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9.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中医宝典】

...敝,精神不散”等等,都是教人要建立健康人生理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胸怀开阔、淡泊名利,与人为善,知足常乐,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未病的原话是“不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论》篇云:“是故圣人不治未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09.html

共找到303,80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