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壮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概述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医药经过较长时期知识的积累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具有民族及区域特色的理论体系的雏形。在学术上具有与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如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不同的特点,即地方民族特色。它不是某个壮医个人创造的,而是无数壮医及人民...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14.html

第六章 第六节 治疗方法--独特丰富,简便易行(3)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有保健防病作用。最近还发掘研制出了以壮为主的"香囊"、"药物文胸"。 6.锤疗法 壮医外治法之一。锤制法:用杉树或苦楝树枝截,锯成直径3~4厘米、长8~9厘米,并在中间打一直径为12毫米的小孔,孔内装条长42~45厘米的竹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10.html

第六章 第一节 天人自然观--阴阳为本,三气同步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说理工具。《广西通志·卷十七》(明)称:壮族民间"笃信阴阳"。著名壮医罗家安在所著《痧症针方图解》书中,就明确以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盛阳盛对各种痧症进行分类 .........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13.html

壮医药膳_【中医宝典】

...壮医药膳是在壮医药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美味食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壮医在全面分析患者的症状、病因、体质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季节合理运用药膳进行食疗。食补的原则为春升、夏清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93.html

第六章 第二节 生理病理观--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 壮医对气(壮语称为"嘘")极为重视。这里主要指人体之气。气为阳,血为阴。气是动力,是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力的表现。气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以感觉得到:活人气息,吸,进出的都是气。壮医判断一个病人是否已经死亡,...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09.html

”字的康熙字典_康熙字典的解释_康熙字典的意思

...《唐韻》昌兗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兗切,𠀤音喘。《說文》對臥也。从夕㐄相背。《博雅》,偝也。《前漢·楚元王傳》朝臣午,膠戾乖剌。《註》言志意不和,各相違背也。《抱朴子·任命卷》躁靜異尚,翔沉情。 又《廣韻》剝也。《莊子·天下...

http://hanwen360.com/k/821B.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会意。小篆字形,是两只方向相反的脚,合起来表示相违背的意思。本义:相违背,颠倒) 同本义 [run counter] ,对卧也。——《说文》段注:“谓人与人相对而休也,相背,犹相对也。” 本末逆。——贾谊《治安策》 雄见诸子,各以其...

http://hanwen360.com/x/821B.html

第五章 第二节 壮药学的发展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唐宋以后,壮药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新修本草》是唐显庆二年(687年)由苏敬等22人编纂,历时两年完成,由唐政府颁发的药典。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共载850种(说844种)。当时唐政府曾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标本,根据形象加以图绘...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9.html

壮医概况_【中医宝典】

...南方少数民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明确地位。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是壮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壮医除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广西各地方志中有记载外,尚开办有地方医药教育机构,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 纵观古代壮医的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68.html

第二章 第一节 壮族地区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与壮医药的关系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医对使用 牛黄、庸香、鹿茸、猪胆、熊胆、五灵脂、毛鸡、鸡内金、蛇胆、蛤蛤、白花蛇、瞻酥、海马、蜂房、蝉蜕、桑螺蜻、乌贼骨、牡蜘、龟板、鳖甲、珍珠、蜓蚓、娱蛤等动物有独到的经验 , 用之于临床每获良效。壮民们生活在野生动物繁多 的环境中 ,...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07.html

共找到806,02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