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兼痧疹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阳明腑热已实,而其脉仍然无力也。其烦躁异常者,亦因水火之气不相交也。此虽温病,实与少阴伤寒之热者无异,故其脉亦与少阴伤寒之脉同。当以白虎加人参汤,将原方少为变通,而再加托表疹毒之品辅之。 处方 生石膏(二两捣细)大潞参(四钱)天花粉(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44.html

怀妊受温病兼下痢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张氏妇,年近三旬,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病因 受妊已六个月,心中恒觉发热,继因其夫骤尔赋闲,遂致激动肝火,其热益甚,又薄为外感所束,遂致温而兼痢。 证候 表里俱壮热无汗,心中热极,思饮冰水,其家人不敢予。舌苔...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05.html

何承志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名医:何承志的更多内容... 学术观点 一、治病首要人,因时因地制宜 二、“温病”是“伤寒”之延续----推崇“轻可去实” 三、重视脾肾功能,贵在守法求本 四、带病可以延年,摄生调治并重 五、强调药物质量,力求剂型改革 证经验 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echengzhi/index.html

温病兼劳力过度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族弟××,年三十八岁,于孟夏来津于旅次得温病病因 时天气炎热,途中自挽鹿车,辛苦过力,出汗受风,至津遂成温病证候 表里俱觉甚热,合目恒谵语,所言多劳力之事。舌苔白浓,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硬,右部洪实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67.html

温病兼胁疼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李××,年三十八岁,于孟冬上旬得温病病因 其妻于秋间病故,子女皆幼,处处须自经管,伤心又兼劳心,遂致暗生内热,薄受外感,遽成温病证候 初得时,即表里俱热,医者以薄荷、连翘、菊花诸药,服后微见汗,病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79.html

朱振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医学家。浙江嘉善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又从上海名医丁济万临证实践多年,勤于著述。曾主编《幸福报》,任《卫生报》编辑,其著作甚多,涉及方面亦广,有《内经运气辑要》、《用药指南》、《百病秘方》、《丹方精华》、《温病疫疠源流...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80.htm

罗哲初(1878-1943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医家。字树仁,号克诚子。广西桂林人。勤学苦读,并精研医理。擅长针灸,尤通子午流注之说,曾任教于桂林国立体用学堂、桂林师范学堂等。三十余岁从左修之学医。后行医于桂林、上海、宁波等地。与宋波名医周岐隐友善,并结识陕西名医黄竹斋。因见黄氏...

http://qihuangzhishu.com/191/493.htm

章次公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整理成《章次公医案》刊行。 名医:章次公的更多内容... 学术观点 •一、对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争的见解 •二、对中西医学的看法 •三、对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探讨 •四、重视单方、验方,用药以“验”、“便”“廉”为第一要义 证经验 用药特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cigong/index.html

温病兼下痢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温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资料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 病因 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 证候 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47.html

温病兼吐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 病因 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 证候 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恒吐血一两口,急饮新汲井泉水其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92.html

共找到649,2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