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基本概念_【中医宝典】

...阴阳学说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30.html

藏象学说特点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学说认为,人体心理活动是由心主宰,而分属于五脏。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情绪变化对应于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五脏共同维持着心理活动正常进行。 另外,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55.html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转化,相互为用,并保持着相对平衡。故素问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 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有机整体,其组织结构可划分为相互对立阴阳两部分,且又彼此相互联系,密切合作。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42.html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解释。 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是指在邪气作用下(或本身机能病理性亢奋)所致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病变,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阴虚)和阳偏衰(阳虚),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34.html

科学性与传统中医理论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和圣经等这样经典里去寻找。一个没有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理论,根本就无法去验证和检验其是否正确,也就无须讨论了。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方面保持动态平衡结果,疾病发生原因是阴阳失衡、出现偏差而造成。为了说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0.html

五行学说形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配位信仰,此为五行学说重要思想来源。 2.五季说 据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以立五行。”管子·五行说:“昔黄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时。”均认为五行是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而创立。五行本义是天地阴阳之气运行,即五个季节变化。管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32.html

精气学说基本内容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内含阴阳阴阳二气氤氲交感而生万物。如易传 ·系辞传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传·咸彖云:“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中医学家对此也有明确论述,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78.html

阴阳含义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以阐释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故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 阴阳对立统一观点被古代医家所吸收,并与长期所积累解剖、生理知识和疾病防治经验相结合,从而形成中医学阴阳学说。把阴阳概念全面而系统地运用于医学医籍,首推黄帝内经。 2、阴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24.html

经络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有机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研究经络系统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关系理论,称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主要依据之一。“经络”一词首先见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77.html

中医基础之阴阳学说_【中医宝典】

...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是对机体各种病理状态高度概括。 阴阳失调之说,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和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5.html

共找到1,086,7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