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眼科龙术论》全书10卷。卷1——6主要辑录了《龙术论》及《眼论审的歌》的内容,除眼科总论外,分别记述了72种眼科病证及其治疗方药。 早在殷武丁时代(约公元前1324—1266年)的甲骨文中就有“疾目”的记载,这是我国关于眼病史料的...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
...凹陷处。主治病症:神经衰弱引起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易惊、精神疲惫等。癔病、妇科疾病、外阴瘙痒。冠心病心绞痛。备考:本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兑厉、兑冲、中都、锐中。此穴为二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少府(手少阴之荥穴)定位:以手指曲向...
...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而成,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针灸学专著,对针灸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世针灸家所推崇。 该书引用了《难经》、《素问》、《子午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千金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针经指南》、《针灸资生经》...
...《针灸学》附经穴图不仅标示十四经穴,而且也标出常用的经外奇穴。 作者:上海中医学院主编 年代:1974年 大小:53×25.8cm 简介:此套图不仅标示十四经穴,而且也标出常用的经外奇穴。...
...是十分审慎的,堪称我国针灸史上继晋唐之后的又一次总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编成以后,宋仁宗认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形,复令创铸铜人为式。”于是,王惟一等人科学计算,精密设计,于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成功地铸造了两具与一般人身等高...
...。针入三分,灸五壮。 神封二穴,在灵墟下一寸六分(按:似有缺。据《针灸甲乙经》,有“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主胸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浙恶寒。灸五壮,针入三分。 步郎(按:通作“廊”)二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取之。足少阴脉气...
...、刺激部位和时机三个关键。在治疗篇,朱氏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介绍了内、外、妇、儿各种病症的针灸治疗,对针灸操作及诊疗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实用性强,有指针法、简易灸法等便民治法,经修改后,该书名为《新针灸学》,于1951年出版。 后来,《新...
...跟从父亲学医,成为当时显赫的针灸名家。王国瑞是窦氏针法的主要传人,撰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卷,刊行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该书是一本理论与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针灸专著,包括了王氏以前针灸医家对于针法及腧穴理论与临床的精萃...
...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谈论舌诊的著作则要算《敖氏伤寒金镜录》,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舌诊专书。 早在我国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贞疾舌”的记载,其中就含有诊断病舌的意思。公元前3~5世纪成书的《内经》中已有较多关于舌诊的记载。如关于舌苔之色,认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