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综合研究的专著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脉学和舌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于四的综合研究,亦有不少专著。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之一的四诊法,内容虽偏重于切脉,但也详实地记述了五官、色脉、声、问病、辨舌等诊察方法。医宗金鉴·四心法要诀(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3.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精细诊断。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可以目察。”...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565.htm

论疾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论疾 1、论疾尺:黄帝问于歧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歧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2、论疾尺: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35.html

大小肠脉部位辩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非死血也。’依法治之,下黑粪如梅核者碗许而愈。”俞震按:“尺脉沉实,则为下结粪。今两尺绝无而断结粪,又见取脉之巧非出一途。”余谓此非取脉之巧拙,乃为大小肠本不该侯于两尺部之明证。清季龙柏氏著脉药联珠一书,于大小肠之脉部位,标新立异,...

http://zhongyibaodian.com/zoumengcheng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1044-7-7.html

临症千万不能丢_【中医宝典】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重视脉,将脉学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也可以重现扁鹊之学。 老百姓对它的痴迷不亚于中医界,近十几年,脉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脉,可有可无”、“不过是障眼法而已”的言论,已经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8.html

候之一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平旦死”九字,原钞在注“二”下,均作小字,混入注中,应据素问甲乙作经,方与本注“三”之义合。袁刻于九字中,依素问甲乙加一“病”字,作大字,移刻,与上经文“以日中死”相连,复于二下,仍存此九字于注中,既嫌重复,亦失真相...

http://qihuangzhishu.com/106/61.htm

学用经方须重视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腹具有客观性与重复性强的特点,可弥补舌、脉之不足。 ●张仲景对腹证非常重视,在判断病位、阐述病因、分辨病机,以及确定治疗原则上多有对腹证的应用。 ●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论述,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82.html

正文·伯牙琴后序_伯牙琴

...右余集诗文六十余篇,平日所作不止是,然于是见大凡矣。有若礼法士严毅端重者,有若逸民恬淡闲旷者,有若健将忠壮激烈者,有若仙人绰约靖深者,有若神人变化不可测者,余自知如此,未知或者知我何如也。噫,三千年后,必有扬子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0731.html

合参之望诊闻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的共同基本特点是:善者明亮、含蓄,恶者晦暗、暴露。 同时,还当进一步联系八纲辨证,掌握病变的不同性质。例如:面见赤色,属实者为面目红赤,属虚者两颧潮红;面见青色,属寒者面色青苍,属热者面色青赤。 素问·五脏生成篇根据面色判断病人的吉凶...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774.html

法脉案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有胃脘痈者,当何如?曰∶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此下六条,皆内经脉案,教人以之法也。者无失色脉,而于脉尤当从容比类,循上及下以求索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3.html

共找到471,7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