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苏...
...。〈《永乐大典》卷九○四。〉 诗一首 文出升平世,禾生大有年。四克今日月,六合古山川。反朴次三五,古文丁一千。王功因各定,大作不相沿。主化布于下,人心孚自无。上方求士切,公亦立仁先。才行苟并至,位名尤两全。末由弓冶手,安比父兄肩。幸及布衣仕...
...西林寺,并同这里的两位高僧讷禅师和景福顺长老交游月余。《忆山送人》诗中详细记载了这次游历的情形:“次入二林寺,遂获高僧言。问以绝胜境,导我同跻攀。逾月不厌倦,岩谷行欲殚。”苏洵在庐山同二僧共游居一个多月,并“获高僧言”这件事,苏轼、苏辙都有...
...摘要:对龙伯坚、小曾户洋先生论著中所载《素问》与《太素》正文对照部分存在的差错加以考订补正。通过逐篇逐句对照核实通行本《素问》与日本仁和寺卷子本《太素》,并在吸取龙伯坚、小曾户洋等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成《〈素问〉〈太素〉正文对照表》...
...万物以将成;嘉月斋心,延百祥而并集。有严秘殿,来格众灵。冀真鉴之妙冲,答精衷之蠲洁。保鸿图而绵固,均庶品以阜康。 契丹告哀人使回至北京赐御筵口宣〈九月四日〉 卿远将国命,来告讣音。当使传之言旋,俾宴需之加锡。用申眷劳,式示宠恩。 契丹告哀人...
...广《文选》九。《诗纪》三。又《类聚》八十一、《御览》五十六、九百八十三并引波、柯、阿三韵。《类聚》作兰诗。○逯案。动摇因洪波句。《御览》引因作困。於义为胜。) 桓麟 〈麟。字元凤。沛郡龙亢人。辟司徒掾。桓帝初为议郎。侍讲禁中。出为许令。病免...
...顾太清与东海渔歌》、《满洲女词人顾太清》、《大南峪绘贝勒圆寝》、《写春精舍词解题》、《顾太清诗词校笺》、《忆〈天游阁集〉寻访记》、《原本〈天游阁集〉考证》等有关先人的研究著作和文章;金启孮先生用了几乎毕生精力,将八国联军入京时遗失的荣王府家...
...至酆都县,将游仙都观。 见知县李长官云:“固知君之将至也。 此山有鹿甚老,而猛兽猎人终莫能害。 将有客来游,鹿辄放鸣。 故常以此候之,而未尝失。” 予闻而异之,乃为作诗。 客来未到何従见,昨夜数声高出云。 应是先君老僮仆,当时掌客意犹勤。...
...年兀兀,徒敝精神于无用也。 在文字方面,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一书,基本上将传抄讹误、脱漏错乱的地方加以疏理,使《墨子》一书可以解读;然而主要讨论逻辑的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则要到梁启超、胡适...
...俱证道术。 【和子瞻归去来词〈并引〉】 昔予谪居海康,子瞻自海南以《和渊明归去来》之篇要予同作。时予方再迁龙川,未暇也。辛巳岁,予既还颍川,子瞻渡海浮江至淮南而病,遂没于晋陵。是岁十月,理家中旧书,复得此篇,乃泣而和之。盖渊明之放与子瞻之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