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简介 序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
...①病证名。指邪气亢盛。《灵枢·刺节真邪》:“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②病因学名词。指风邪。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漫散。《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大邪中表,小邪中里。”...
...①经过,通过。《灵枢·经脉》:“足太阳过于外踝之上。”②次,遍。量词。《素问·长刺节》:“病风且寒且湿,炅汗出,一日数过。”③超出,太甚。《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④过失,差错。《灵枢·本神》:...
...腰椎骨。共五节。上与胸椎、下与骶椎连接。是人体俯仰、屈伸的主要关节。《灵枢·刺节真邪》:“膝脊者,身之大关节也。”...
...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发蒙者,刺府输,去府病也。”指六腑疾患取用六阳经的穴位予以治疗。亦有指取用三阳经的五俞穴者。篇中例举的耳无所闻、目无所见者取用阳经腧穴听宫等,即属本法。所谓开蒙发聩,为形容其效验。...
...刺法名。五节刺之一。以刺而愈病,犹如振落尘埃命名。《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针刺循行于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治疗。例如对胸满、喘息等阳气逆上的病证,可取天容、廉泉等穴针刺以降逆。...
...①干肉。引申为干燥、枯槁。《灵枢·寒热病》:“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又“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②肌肉、肌肤。《灵枢·刺节真邪》:“舌焦唇槁,腊干嗌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