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十卷 322、《象部》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十 323、《易部》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十 324、《𤉡部》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十 325、《豸部》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十 326、《𤉡部》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
...非《汉书》所有者,辄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也。 ※扬子《法言》十三卷 晁氏曰:汉扬雄撰。晋祠部郎中李轨注。雄好古学,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驳,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於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言应之,讠巽此以象《论语》,号曰《法言》。每篇复为序赞,...
...杂述第三十四在昔旧作“昔在”。三坟、五典、春秋、梼杌,即当作“皆”。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之记,行诸历代,以为格言。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著《山经》;《世本》辨姓,著自周室;《家语》载言,传诸孔氏。是知偏记、小说...
...并是,淮南要略亦即其类。子云此序总列孝至之后,其例正同。以之分冠各篇者,乃宋咸所移,而温公从之,非其旧。四库全书总目云:“法言十卷,司马光集注。时惟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之注尚存,故光裒合四家,增以己意,各以其姓别之。旧本十三篇之序列于书...
...人,从第九品,掌抄写御书。皇朝所置,职同流外也。)亭长六人,掌固八人,熟纸匠、装潢匠各十人,笔匠六人。(皇朝所定。)秘书郎掌四部之图籍,分库以藏之,以甲、乙、景、丁为之部目。甲部为经,其类有十:一曰《易》,以纪阴阳变化;(《经藉志》:归藏等...
...者,非独管仲也,亦遇之于此。《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2 卷十:鲍叔荐管仲,曰:“臣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柔爱,臣弗如也;忠信可结于百姓,臣弗如也;制礼约法于四方,臣弗如也;决狱折中,臣弗如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士卒勇,臣弗如也...
...当读为“倦”。古“卷”字作“倦”,(汉书严助传:“士卒罢倦。”即罢倦也。)卷、雚古通。庄子天运篇云:“淫乐而劝。”“劝”即“倦”字。此文亦然。礼记乐记云:“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即此文“倦”字之确解。盖扬子之意...
...1、序: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恣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撰《学行》。 2、序:降周迄孔,成于王道,终后诞章乖离,诸子图徽,撰《吾子》。 3、序:事有本真,陈施于意,动不克,咸本诸身,撰《修身》。 4、序:芒芒天道,昔在圣考,过则失中,不及...
...新序》三十卷录一卷。刘向撰。 《说苑》二十卷刘向撰。 《扬子法言》十五卷、解一卷扬雄撰,李轨注。梁有《扬子法言》六卷,侯苞注。亡。 《扬子法言》十三卷宋衷注。 《扬子太玄经》九卷宋衷注。梁有《扬子太玄经》九卷,扬雄自作章句,亡。 《扬子太玄...
...今文有序,讨论经传,举十有七事以证之。其第十四证即据法言此文为说,详见左海经辨。既今文有序,而习者不知书之不备者。正说又云:“或说曰:‘孔子更选二十九篇,二十九篇,独有法也。’”是当时学者未尝不见书序,即未尝不知书有百篇,而犹为此说者,以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