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汉初有张良、韩信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
...”(《吕氏春秋·用民》)。尉缭子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尉缭子·制谈第三》)据杨宽统计:“战国时代,各大国的兵额就有三十万至一百万之多。”(《战国史》1980年7月第一版第285—286页)吴起的五万、七万之数,...
...兵器,是杀人的工具。战争,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掠夺,是卑鄙的手段。所以王者讨伐暴乱,是为了申张仁义的。战国诸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抵抗外敌侵略,互相图霸称雄,因而战争。 战争这个问题,军事是手段,政治是目的。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能弄清这...
...也称《武学七书》。宋代官方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收录中国古代七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战争有用道胜的,有用威胜的,有用力胜的。讲求军事准备,判明敌人虚实,设法促使敌人士气沮丧而内部分化,虽然军队的组织形式完整但却不能用来作战,这就是以道胜。审定法制,严明赏罚,改善武器装备,使人人都有必战的决心,这就是以威胜。击破敌军,斩杀...
...章各五行,尊章置首上,其次差降之。 伍长教其四人,以板为鼓,以瓦为金,以竿为旗。击鼓而进,低旗则趋,击金而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击而坐。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卒长教成,合之伯长。伯长教成,合之兵尉。兵尉教成,合之...
...军队的教令规定,在分设营垒或布列阵势中,凡有不按照教令进退的,都给以违犯教令的处分。教练的时候,前行的士兵,由前行的伍长教练。后行的士兵。由后行的伍长教练。左行的士兵,由左行的伍长教练。右行的士兵,由右行的伍长教练。教练好五个人,那个伍长...
...多少,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的根据。了解国家的薄弱环节,这是弥补弱点,变弱为强的依据。预见国家可能发生的动乱,这是防患未然安定国家的决定因素。设置文武官吏,分管政治、军事,这是王者治理国家的两种手段。祭祀的制度有统一的规定,这是天予会合...
...平时必须明确各种应兴应革的事项,对于流散的人民,应安托他们,对于没有利用的土地,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土地广大而又能充分利用,国家就富足;人民众多而又有良好的组织,国家就安定。富足而安定的国家,不必出动军队,凭借声威就可以使天下顺服。所以说,军事...
...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