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由来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 顾名思义,内经是讲...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0993.html

内经气质理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死。素问·经脉别论曰:诊病之道,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内经气质理论还根据阴阳五态人的气血多少,提出了治疗的个体差异性,并指出了治疗原则。如前已述及的灵枢·通天篇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5.htm

内经五节刺的临床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龟板、人参等药,笔者以此治疗多例脑中风患者。 以上举五刺法应用及对临床病证的初步探讨,仅为冰山一角。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但其中的临床病候及辨证尚有广泛内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15.html

内经中对望色的论述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望面部的病色,除一般的青赤黄白黑各有所主之病外,内经更是总结了察色之浮沉、夭泽、散抟及上下四大要点。其临床诊断意义在于:察其浮沉,以知浅深,以色浮者为病浅,色沉者主病深;察其夭泽,以成败,据面部之夭枯与润泽判断病之预后;察...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652.html

从岐黄之术到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中医的医术往往又称为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64.html

用中医学健康指导养生_【中医宝典】

...□ 宋俊生 杜元灏 于春泉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的健康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形神合一的健康阴平阳秘的健康正气为本的健康。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808.html

黄帝内经札记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不可缺少的理念。黄帝内经虽然是一部医书,但从素问八十一论看,还没有其他哪一种学说比它在这个问题上讲得更具体,更有直接的经验性。原因似乎在于,自周易之下,对于天道的哲学推阐,一路走向了超验性的生命无穷,一路则走向经验性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28.html

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就被历代医家视作了无上的经典,成为从古至今中医学不可背离的立医之本。据考证,由于当时的学术风气十分活跃,很多有所见解的人都把自己的观点诉诸文字、著书立说。医学界许多有见地、医理精深的医学家则共同著成了黄帝内经黄帝外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10.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4)黄帝内经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经络学说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针灸、按摩和药物治疗方面,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比如,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内经以调整经络气血为目的,提出一系列针灸治疗的配穴规律: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腧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2.html

内经_【中医宝典】

...子時指正北,夏至正子時指正南。人身亦有南北焉,若以一次煉功比一周天,人心如北斗,心中所發皆合天,則天人合發,萬化定基矣! 内经解-王力平 内经解决的秘诀是关和窍。背后闯三关过九到窍为暗中之窍。一旦气串动到这些部位时,就要注意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58.html

共找到571,37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