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学家窦默著有针经指南,阐明了针刺与经络脏腑气血的关系,突出了手法在治疗中的作用,他提出的气至“觉针沉紧”说,使习针灸者能较准确的体会得气的概念,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他提倡之“流注八穴”法,及213种适应证,将子午流注之临床应用有所拓展。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27.htm

罗兆琚(1895-1945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并采用指压穴位及针尖以控制经气上行下传的特技,效果颇着。对畏针者或儿童则单用指压法,亦有效。着有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中国针灸经外奇穴学针灸实用要旨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1/494.htm

泉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外穴名。出千金翼方。在耻骨联合上缘(曲骨)旁开3寸处(中国针灸学)。主治偏坠,睾丸炎等。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358.htm

足髓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灸猥退风半身不遂法,先灸天窗……次脚髓孔,足外踝后一寸。”中国针灸学称足髓孔,即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7.htm

痞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外穴名。出医经小学。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主治痞块。艾炷灸3-7壮。...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045.htm

中国古代名医谱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针灸,著有黄帝针灸甲乙经10卷,是中国最早针灸学专著。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公元283-363年),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著名科学家、道家。著有抱朴子肘后卒救方。被称为中国最早化学药代表。 陶弘景:字通明(公元456...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8.html

肺系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喉头气管(承澹?校注十四经发挥)。指肺与喉咙相联系部位(中国医学院主编针灸学讲义)。肺的附属器官如气管、喉、鼻道等连成了呼吸道,统称“肺系”。...

http://qihuangzhishu.com/109/96.htm

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以下四方面阐述此期针灸学的主要成就。经络学的成就:经络学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是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发现和认识的,从马王堆古医书、江陵张家山汉简脉书仓公传中的黄帝脉书等到黄帝内经,可以清楚看到,经络学从零散的记载发展到十一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5.htm

当阳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在瞳孔(正视时)直上入发际1寸处。主治头痛,眩晕,感冒,鼻塞,目赤肿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太阳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400.htm

龙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在前正中线胸骨剑突末端向上1.5寸处。一说:在鸠尾穴上1.5寸”(中国针灸学)。主治胃脘寒痛,喘息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http://qihuangzhishu.com/191/691.htm

共找到473,9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