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如吡格列酮对于血管内膜功能和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都是有益的,因而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这类药物可有助于降低大血管事件危险。为评估吡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德国...
...199例存在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给予坎地沙坦16 mg每日一次,或赖诺普利20 mg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2周。他们发现服用坎地沙坦或赖诺普利的患者舒张期血压和尿白蛋白/肌酐比率明显下降,并且下降程度相似。 在另一个12周内,1/3的...
...碱性磷酸酶和谷草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 ②逆行胰胆管造影中造影剂引流时间延长,超过45min。 ③胆总管有扩张,直径达12mm以上。此类患者多为Oddi括约肌狭窄而非运动功能障碍。测压术可有所帮助,然而并非必要。 (2)第二类...
...ED患者病因分类的研究表明:心理性占39%,器质性为15.8%,混合性占45.2%。 (二)发病机制 1.分类 根据ED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6大类: (1)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约占ED患者50%,主要原因有焦虑、抑郁、紧张、夫妻感情不和或配偶...
...博士指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具有向心性肥胖、糖尿病等与代谢综合征相同的表现。下丘脑损伤患者同样可以出现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饮食过多等表现。 研究人员选取21例诊断为垂体功能减退、下丘脑性肥胖或颅咽管瘤的NAFLD患者进行研究,检测了垂体功能...
...患者仍可生活自理。婴儿线粒体肌病有婴儿致死性和良性两种类型。致死性婴儿肌病多发生在出生后1周,表现为肌力、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乳酸中毒和肾功能不全,多于1岁内死亡。良性婴儿肌病表现为婴儿期内肌力、肌张力低下和呼吸困难,1岁以后症状缓解,并...
...“刺猬蛋白”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初显成效 11月14为世界糖尿病日 1型糖尿病患者多食鱼类蛋白可降低白蛋白尿的危险 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 2型糖尿病患者呈低龄化趋势 2型糖尿病患者有骨骼肌线粒体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基因位点再被证实 2型...
...不全,乃引起2型DM及各种并发症。一般而言,在腹型肥胖者主要发生胰岛素抵抗(空腹及糖负荷后胰岛素和C肽分泌增加),久之可致胰岛B细胞功能不全;而在非肥胖者主要发生胰岛B细胞功能不全,也有胰岛素抵抗。 (二)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神经病,此时如忽略躯干背侧的感觉,查体易误诊为脊髓病。粗有髓纤维受累时主要表现为深感觉障碍,出现步态不稳,易跌倒等感觉性共济失调症状。 2.自主神经病 几乎见于所有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交感和副交感纤维均可受累。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时,表现...
...1.线粒体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 多在20岁时起病,也有儿童及中年起病,男女均受累。临床特征是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轻度活动即感疲乏,常伴肌肉酸痛及压痛,肌萎缩少见。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和进行性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