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 【概念】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颧红,神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脉虚大;或见手足蠕动,甚或瘈疭,心中憺憺大动,神倦...
...有人把类固醇药物类比为中药纯阳之品,并认为上述湿热证的表现是用药后耗津损液的结果。有的医家还解释说,激素类药物长期大剂量的应用,每致损真阴、抑真阳之变,机体阴阳失济,气化之机怫郁,水湿无以宣行则内蕴为患致使湿热证形成。所以说有湿热必清,清湿热...
...便清泄白.足肿难移者.是也.即湿温症.宜苍术白虎汤.邵评∶湿热伏于下焦.脾不营运.用苍术白虎以清湿热.此与上条同是邪在下焦.上条是寒湿.带中焦症.此条温热.纯是下焦症矣....
...便清泄白.足肿难移者.是也.即湿温症.宜苍术白虎汤.邵评∶湿热伏于下焦.脾不营运.用苍术白虎以清湿热.此与上条同是邪在下焦.上条是寒湿.带中焦症.此条温热.纯是下焦症矣....
...下焦如渎是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 【下焦如渎】 《灵枢.营卫生会篇》:「下焦如渎」。“渎”是容下焦水液的排出。“下焦如渎”主要是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同时包括肠道的排便作用。下焦的主要功能是将体内消化后的残余物贸加以别清浊,使糟粕入于大肠...
...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开泄清热。这时赛比较明显,故必须清泄,,以祛除邪热。孙老认为:“毒寓于邪,毒随邪人,:热由毒生,变由毒起,湿毒去则热不除,而变证必生。”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偏于上壅者则重用生石膏。因生石膏为治阳明气分高热之主药,“湿热郁蒸...
...删繁论曰∶下焦如渎,(渎者如沟水决泄也)起胃下管,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主足阳明,灌渗津液,合膀胱主出不主入,别于清浊,主肝肾之病也,若实则大小便不通利,气逆不续,吐呕不禁,故曰走哺,若虚则...
...病证名。指肠胃湿热内蕴所致之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湿热腹胀之证,面目黄肿,小便赤涩,大便或结、或泄黄糜,或日晡潮热,烦渴口苦,口甘口淡,腹胀胁痛。”治以清利湿热为主。胁痛、口苦、面黄者,用龙胆泻肝汤以泻肝胆之火;小便赤涩,用木通六一散...
...下焦主出指大小肠、膀胱等腑的功用而言。 【下焦主出】 《难经.三十一难》:「下焦者,....主出而不纳,以传导也。」指大小肠、膀胱等腑的功用而言,主要功能是水液的灌渗与清浊的分别,以及大小便的排泄,主出而不纳,故名。...
...竹叶9g,滑石15g;恶心呕吐,选加旋覆花15g(包),竹茹15g,芦根15~30g;口干口渴,选加天花粉15g,北沙参15~30g;湿热夹痰证,上方加半夏9g,牛蒡子15g,栝楼15~30g,以清化痰热;湿热夹瘀证,上方加丹参15g,川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