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应用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部及项部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关。《伤寒论》六经辨证,也是在经络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辨证体系。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在经络循行通路上,或在经气聚集某些穴位处,有明显压痛或有结节...

http://qihuangzhishu.com/44/90.htm

中医藏象学说_【中医宝典】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节藏象论》。藏指藏于体内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学说。它是在历代医家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7.html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_【中医宝典】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与五行,最初都是一种生活概念,它是唯物,在历史上起了反神权、反迷信思想进步作用,祖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辨证法,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而且事物内部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70.html

藏象学说_【中医宝典】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节藏象论》。 藏指藏于体内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学说。它是在历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6.html

杨依方_学术观点:运用经络学说,指导临床治疗。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针刺经穴治疗效应。因此必须熟悉经络系统循行分布,脉输注出入,以及经络病候寒热虚实,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辨证,按照理、法、方、穴原则进行取穴治疗。《灵枢·经别》曰: “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ngyifang/586-3-0.html

六经辨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外感病(多见发热)辨证方法之一。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种证候分类名称。又称为“六经病”。外感病初期阶段,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称为“太阳病”。当病邪向内发展,由表寒证转变为里热证,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iujingbianzheng-48.html

辨证包括哪些内容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辨证包括气虚证、陷证、脱证等。 1.虚证 【概念】指元(真)不足,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减退所表现虚弱证候 。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嫩...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67.html

刘完素“火热”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北宋徽宗时,崇信道家学说,以司岁,五行统岁,刘完素生活在这一时代,因此他著书时也不能不受运气学说盛行影响,并在他著作中有较突出反映。刘完素在论述《内经》病机十九条时,即以“五运主病”、“为病”归类,并曾称:“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6.htm

症状反应是经方辨证主要依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之所以患病取决于正邪相争,经方辨证与《内经》对疾病认识最显著不同之一,是“不用五运”,不是辨所受外邪是风、是寒、是燥、是湿、是热等,而是依据正邪相争患病后所出现症状,如夏日炎热,常见汗出受凉而病,若发热,恶寒,脉浮紧,辨证为太阳伤寒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52.html

中医理论与五行学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运动和变化规律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五行是中医理论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黄帝内经》和其他古籍记载,从运动方式,讨论五行基本概念。 五行非五材 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418.html

共找到950,6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