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自己能抛砖引玉,但仔细拜读该文后,认为有几点需要说明。 据脉断症与据脉断证不一样 首先,胡心藻反驳笔者的观点时将“较为精准地据脉断证”错引为“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证”与“症”,看起来可能差不多,在其《中》文里面,二字就是混用的。...
...发汗作用极弱,新麻黄发汗力强。如朱进忠《临证经验与方法》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前所长,已故名老中医李翰卿先生说:‘诸家都云麻黄辛苦而温,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具有发汗解表之功,是发汗作用最强的药物,若与桂枝相配则发汗的作用更强,虚...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浊毒证研究”被列为重点支持课题,其研究过程也与其他科研项目一样,必须明确很多基本的科学问题。 何为“浊毒”?首先得明确其研究对象是一个新的物质还是学术理论,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它与传统中医所说的“毒”、...
...不服药者一月之久,而麻黄汤证依然存在。及投以麻黄汤,一剂而愈,其效又依然如响。是盖其人正气本旺,故能与邪久持也。余在广益医院施诊,曾遇一小儿惊厥之恙。目膛神呆,大便不行,危在旦夕。迭用承气下之,白虎清之,数日方定。旋竞转为少阳寒热往来之证,...
...实践证明其效专而力宏。因患者小腹不温,故加乌药温散肝经寒邪。方中防风、五味子、乌梅、炙甘草四味实际上是当代名医祝谌予的“过敏煎”,笔者临证对过敏性肠炎、过敏性咳嗽用过敏煎加减多效。 ...
...《伤寒论》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是太阳表证未罢,而又兼阳明之热也。其喘者风寒由皮毛袭肺也。其胸满者胸中大气因营卫闭塞,不能宣通而生胀也。其言不可下者,因阳明仍连太阳,下之则成结胸,且其胸本发...
...《伤寒论》原治伤寒之书,而首论中风者,因中风亦可名为伤寒也(《难经》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然究与真伤寒不同,盖中风病轻伤寒病重,为其重也,而治之者必须用大有力之药,始能胜任,所谓大有力者,即《伤寒论》...
...□ 赵纪生 江西省中医院 许正锦 福建厦门市中医院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躬耕杏林70年,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他崇尚脾胃学说,提出“调中央以通达四方的观点”,主张“通、化、渗”三法治疗湿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笔者有幸跟随学习,现将其临证...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近来,笔者和余晖医师所作“冯世纶临证实录”系列文章,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有肯定,也不乏争鸣与意见。6月30日贵报刊登了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李彦坤医师对这些文章的看法,并提出“在第十五篇《痹痛病在厥阴...
...恒多卓识,行医40余年,屡起沉疴、力挽危夷。毕生因忙于诊务,故无暇著述,仅就其临证心得,记录、编撰成册(手稿3卷),名之曰《通俗伤寒论》详尽论述,故“绍派伤寒”实由此而底定也。继俞氏之后,有任洬波、何秀山、章虚谷、何廉臣、胡宝书、傅赖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