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而已集》文选;《鲁迅传略》;《伪自由书》文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二心集》文选;《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
...鲁迅在做演说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
...”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
...鲁迅,现代作家,原名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 童年时期 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
...少年时期 第一,勤奋好学,热爱知识。鲁迅从童年起就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特别喜欢读书、看画、与作画。非常注重实践,用从实践中得来的新结论去补充原来书本上知识的不足。 第二,对封建传统思想、封建教育的强烈批判精神。如:鲁迅对宣扬封建道德观念的...
...鲁迅一家人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
...鲁迅至今依然为很多青年的偶像1广州的一些进步青年创办的“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给他们的创刊号撰稿。鲁迅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文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了。”青年们说:“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销路...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
...讲演也允许女高师学生参加听讲。在许广平就读的国文系,北大教师前来兼课的就有马裕藻、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沈尹默、沈兼士、沈士远等。 1923年,许广平二年级时才读到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略》。在每周30多小时的课程中,她最盼望听讲小说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