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并不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只是偶尔为之。其诗作传世无多,主要以旧体诗为主,多有佳句。早期诗歌深受古诗影响,多吟咏离情感伤。留学日本时作《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真切动人,境界大开。《四一二事变》一诗(惯于长夜过春...
...至晚归。”同年5月11日记云:“往晨报馆访孙伏园,坐至下午,同往公园啜茗,遇邓以蛰、李宗武诸君,谈良久,逮夜乃归。”公园茶室环境幽静,也是著译的理想场所。1926年7、8月间,鲁迅与齐寿山合译《小约翰》,就是在公园茶室完成的。前后约一月余,...
...批判精神;(8)“韧”的战斗精神。 鲁迅1930年照于上海在中国,鲁迅是一位地位独特的作家。大多数人承认他是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 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使用富有创造力的形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社会...
...赠日本歌人 (1931年)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三月 这首是写给日本剧评家升屋治三郎的。原诗所写的条幅上题“辛未3月送升屋治三郎兄东归。”诗中“远”作“海”,“望”作“忆”。 ...
...送O.E.君携兰归国① (1931年)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②,故乡如醉有荆榛。 【注解】 ①O.E.即日本小原荣次郎,当时在东京桥开设京华堂,经营中国文玩和兰草。《鲁迅日记》1931年2月12日:“日本京华堂...
...鲁迅也以译作著名。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命文学作品。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
...题三义塔 (1933年)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火票]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①,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②,相逢一笑泯恩仇。 ...
...应该声谢朋友们的非常的帮助,尤其是许季黻〔8〕君之于英文;常维钧〔9〕君之于法文,他还从原文译出一篇《项链》〔10〕给我附在卷后,以便读者的参看;陶璇卿〔11〕君又特地为作一幅图画,使这书被了凄艳的新装。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之夜鲁迅在...
...出版。 〔7〕《金瓶梅》之原本 《金瓶梅》,明代长篇小说,一百回。关于该书作者,不少人臆说为嘉靖间江苏人王世贞。一九三三年国内发现了明代万历版《金瓶梅词话》,在欣欣子序中称作者为“兰陵笑笑生”(兰陵在今山东枣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1881.9.25—1936.10.19)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898年进南京水师学堂,第二年改入铁路矿务学堂。1902年赴日本留学,曾在仙台学医。不久弃医从文,加入革命团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