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病患者一日的餐次安排最好是少食多餐,把一天的摄入量计算出来后,分3次以上食入,这样可以避免1次摄入过多而造成血糖猛升。目前一般患者是按照早餐为1/5,午餐为2/5,晚餐占2/5;或者各按1/3量分配三餐,这对糖尿病比较稳定的人来说是比较...
...据瑞典研究人员报道,在刚刚出现发作的患者中,常用的预测指征可能无法准确用于该病的诊断。 乌普萨拉大学医院和韦斯特罗斯中心医院的aketenerz博士及其同事对急性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进行了研究。他们希望藉此能够明确患者入院时临时血糖和...
...美国学者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腰围或腰/臀比(WHR)是男性冠心病(CHD)的主要预测因素的结论提出了异议。 美国K.M. Rexrode博士及其同事指出,腹部脂肪与冠心病危险性之间存在微弱的联系,当对体重指数(BMI)进行控制后,其预测...
...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诺和诺德论坛”上,著名的糖尿病学专家、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王姮提醒大众要提高对“餐后血糖”这一指标的重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超过1.77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
...库什纳建议,有益的配方应包括:能有效避免餐后尖锐血糖峰值的合理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心脏健康的脂肪,有利于胃肠道健康的膳食纤维。 美国糖尿病学会曾对糖尿病的医学营养疗法提出3点建议:医学营养疗法个体化;控制每天摄取的总热量;监测碳水化合物的摄取种类...
...心血管疾病预防—5条防线: 1.防发病 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一级预防最基本的措施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级预防的重点有3个:干预血糖、干预血压、干预血脂。 因为很少人只有一个危险因素,往往是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静息...
...纤维,才能有效地降低米饭的消化速度,同时可以在肠道中吸附胆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这样也可以让人吃得慢一些,食量小一些,有利于控制体重。 实际上,慢性病人大多数都是脂肪超标的类型,控制体重是饮食调整措施的第一要务。 ...
...项研究已经表明血糖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但是以前的临床研究未能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显着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这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VA糖尿病研究,亦称为VA糖尿病研究(VADT),从遍布全美国的20所退伍军人...
...1.餐后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说:“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卫生,令口腔湿润、舒畅,并有益齿、固齿之功效。同时还可以刺激舌的味觉,增强味觉功能,有利于防治口腔和牙齿疾病,有益于增进食欲和消化吸收。 2.餐后慢走 ...
...缺血性肠绞痛(ischemic intestinal colic)亦称慢性肠系膜缺血(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是指反复发作的餐后剧烈阵发性上腹部绞痛或脐周围疼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