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半身不候_《诸病源候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风半身不者,脾胃气弱,血气偏虚,为风邪所乘故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血气,润养身体。脾胃既弱,水谷之精润养不周,致血气偏虚,而为风邪所侵,故半身不也。其寸口沉细,名曰阳内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臂偏不举。...

http://qihuangzhishu.com/623/22.htm

总括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气血末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热寒。听声审病兼切脉,表里虚实证参。[注]儿科一道,自古为难,盖以小儿形质柔脆,易虚易实,调治少乖,则毫厘之失遂致千里之谬,气血末充者,气血尚未...

http://qihuangzhishu.com/337/1090.htm

《疡科心得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著作。包括《疡科临证心得集》三卷及《疡科心得集汇方》一卷。清·高秉钧撰。刊于1805年。本书记述作者治疗外科病的临床经验心得,特别对于各种不同的外科病证的辨证有较详细的阐述和发挥。书末附有《家用膏丹丸散方》一卷。是有清一代三大外科学派...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976.htm

《疡科心得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著作。包括《疡科临证心得集》三卷及《疡科心得集汇方》一卷。清·高秉钧撰。刊于1805年。本书记述作者治疗外科病的临床经验心得,特别对于各种不同的外科病证的辨证有较详细的阐述和发挥。书末附有《家用膏丹丸散方》一卷。是有清一代三大外科学派...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72.htm

气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面部色泽五脏精气的盛衰而变化。《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五脏精气充足,则面色光泽明润,含蓄不露。若重病或久病,脏气衰败,则面色枯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见《四抉微》)。...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299.htm

莫过度拔高“据脉断症”——与胡心藻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8月27日本版刊发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陈清光的《正确认识脉》一文,该文认为“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完全达到”。10月18日,湖北省监利县分盐镇渔场卫生室胡心藻医师在本版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据脉断症”不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721.html

_四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望诊、闻、问诊和切诊等四种诊病方法的合称。四必须结合连用,互相参证,才能全面了解病情,为辨证和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izhen-1382.html

时脉的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纲举目张,颇能符合临床实用,后世多采用这种分类法。舌与临床结合最好,影响最大的是温病大师叶天士,叶氏创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突出了舌在温病辨证中的特殊意义,他多次强调在温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必验于舌”对于各种舌苔的主证,都有详细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总括_《幼科心法要诀》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气血未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热寒,听声审病兼切脉,表里虚实证参。【注】儿科一道,自古为难,盖以小儿形质柔脆,易虚易实,调治少乖,则毫厘之失,遂致千里之谬。气血未充者,气血尚未...

http://qihuangzhishu.com/774/3.htm

绩溪义诊受熏陶医案珍藏四十载——追忆1968年跟随王乐匋教授绩溪义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了我对中医事业的热爱。近40年过去了,他老人家为我批改的医案我一直珍藏在身边。也正是因为这次义诊的所见、所感,老先生一切为患者的“大医”精神,使得我扎根大别山,矢志岐黄终无悔。 我不仅珍藏医案40余年,还随手记下当时侍心得,总结王老对乙脑...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668.html

共找到82,9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