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学家。名讯,以字行,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初为道士,精于医术,于武则天时任侍御医(684-704年),后于中宗景龙间(707-709年)任光禄卿,主管宫廷饮食,与当时名医李虔纵、张文仲齐名。晚年告老辞归,为乡里所重,人尊之为“药王”...
...王辉萍(1930年-),男,汉族,上海市人,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系浦东王氏医家第九代传人,其祖父王文阶为浦东金桥名医,叔祖父王芹生浦东大湾名医,父王震诒上海名医。王辉萍幼承庭训,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毕业后随父襄诊多年,学习家传临床经验...
...隋唐经学 经学由汉而唐,有古今文学,郑学、王学,南学、北学之争。唐代则基于取士的需要,以国家的力量来推行经学,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这时代的代表著作,同时也是郑玄以来汉学的总结与高峰。 它的编纂一方面成为士人的教科书,另一方面则象征着政府在...
...后备急方·卷中》)。这显然是有道理,即使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所列的多数病症,也确实不是拔罐的适应症。 到了隋唐时期,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开始用经过削制加工的竹罐来代替兽角。竹罐取材广泛,价廉易得,大大有助于这一疗法的变及和推广;同时竹...
...中医的病因学说,自春秋以迄六朝,医学的发展基本上已形成了“千般灾难,不越三条”的概念,奠定了“三因学说”基础。即以六淫为内容的外因学说、以七情为内容的内因学说和以虫兽、房室、刀刃伤为内容的不内外因学说。隋唐时期医家本着医之作也,求百病之本...
...儒、道、释的时代烙印。佛经中若干医学思想和医疗经验,道家的养生学说等曾为隋唐医家广泛吸取。关于佛家的因果报应和道家的长生不老等唯心思想,柳宗元所作《天对》、《天说》、《封建论》等,指出天地、阴阳都是自然物,否定因果报应,反对韩愈无能行使赏罚...
...张文仲葛氏疗伤寒及温病,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方。破鸡子一枚,着冷水半升中,搅令相得,别煮一升水令沸,以鸡子水投其汤中急搅调适寒温,顿服覆取汗。(备急同)又疗伤寒二三日以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 人参 甘草(炙)...
...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HPGT)轴衰老的作用研究》荣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此外,发表学术论文30篇。姚师对补肾法延缓衰老和防治多种老年病的学术见解,渊源于《内经》、《伤寒》、《金匮》、《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尤得力于名医张景岳...
...隋唐时期,是药酒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记载最丰富的数孙思邈的《千金方》,共有药酒方80余首,涉及补益强身,内、外、妇科等几个方面。 《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专有“酒醴”一节,共载酒方16首,《千金翼方·诸酒》载酒方20首,是我国现存医著中,...
...黄一九君是我的朋友,又是我的医生,他策划出版的《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凡一十四卷,一千四百万言,为古籍整理一大业绩。其“方剂卷”中收有清道光中善化人鲍相?“校雠不倦,寝食与俱,二十年于兹”所成的《验方新编》,开卷如见故人,引起我不少的回忆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