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隋唐时期,海陆交通发达。使用药经验广泛交流,外来药物大量传入,尤其是唐代,政府重视药初学发展,设置药园、促进了药物学进步,无论在理论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很大发展。 一、药物学发展 唐代药物学重大成就,首先是《新修本草》编撰和颁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21.html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_《预防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临床医学是以单个病人为研究单位,即症状和体征明显病例。流行病研究对象是群体,所研究不仅仅是单个明显症状和体征病人,也研究与病人同一范围内亚临床人和非病人。临床医学任务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流行病学不仅要考虑病人,也要考虑未病人...

http://qihuangzhishu.com/960/627.htm

现代临床医学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国内最活跃临床医学三级学科之一。中华肾脏病学会成立于1980年12月,为内科和儿科肾脏病学专业全国性学术领导机构。该学会在普及和提高国内肾脏病诊疗和科研水平,促进国内外肾脏病学界学术交流,推动和发展我国肾脏病学专业等方面,起到了指导和组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10.html

近代临床医学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眼角膜干燥,甚至发展为溃疡。水溶性维生素B缺乏可发生脚气病(Beriberi)。维生素C可抗坏血病。1927年《中华医学杂志》报道50例脚气病,主要由于维生素B1缺乏。给与B1含量多食物,进行饮食疗法,可治愈本病。1945《中华医学杂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7-3.html

明代临床医学成就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明代是内科杂病学术全面发展并达到空前繁荣时期,其特点,一是围绕金元四家与古代医学理论及医疗经验继承和发展,所出现不同学术流派及其学术争鸣,主要是以薛已、张介宾、赵献可等医家所代表温补派对刘完素、朱丹溪医学主张所展开论争,这种学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0.html

食疗学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隋唐时期我国食疗学有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食疗学思想发展1、洞晓病源”食治为先:隋唐医家在临证实践中,重视食治食养,《千金要方·食冶》继承了《内经》食疗思想,提倡临床诊疗应“洞晓病源”,食治为先。强调食治优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62.htm

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为医学总结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祖国医学在医学理论、药物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全面发展基础上,出现了总结编纂整理趋势。历史上空前巨大综合性医经方书相集大成医方著作多出现在这一时期,文献整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45.html

中外医药交流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隋唐时期,国富民强,百业兴旺,促进了国内外贸易发展和科学文化交流,长安成了中外文化与经济交流中心。医药学,在隋唐时期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繁荣,而且由于当时中医学处于领先地位,对近邻如日本、朝鲜等国影响更大。当然,中医药在中外医学交流...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7.html

五代解释_五代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继唐之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中原,合称五代 the Five Dynasties 公元 907—960年 五代时始印五经。——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国语辞典 (西元907∼960)​唐代之後至宋代建國前,接替...

http://hanwen360.com/c/328646.html

病因症候学总结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中医病因学说,自春秋以迄六朝,医学发展基本上已形成了“千般灾难,不越三条”概念,奠定了“三因学说”基础。即以六淫为内容外因学说、以七情为内容内因学说和以虫兽、房室、刀刃伤为内容不内外因学说。隋唐时期医家本着医之作也,求百病之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98.html

共找到847,9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