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每服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温薄荷水化一处服之。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学海案∶“聚珍本”蝎尾、蛇梢肉各五分,有麝香研,同朱砂、竺黄各一字匕。方末云《阎氏集宝生信效方》内小儿诸方,言皆得于汝人钱氏,其间大青膏无天麻,...
...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自六岁以下,黄帝不载其说,始有《颅囟经》,以占寿然小儿脉微难见,医为持脉,又多惊啼,而不得其审,其难二也。脉既难凭,必资外证。而其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其难三也。问而知之,医之工也。而小儿...
...小儿脉法气不和脉弦急,伤食脉沉缓,虚惊脉促急,(一作促结)风脉浮,寒脉沉细,脉乱不治。寇氏《全幼心鉴》云∶小儿一岁以前,看虎口食指寅卯辰三关,以验其病。(寅卯辰即风气命三关也)脉纹从寅关起不至卯关者易治,若连卯关者难治,若寅侵卯,卯侵过辰...
...则胡黄连丸主之。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大病或吐泻后,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亡津液。且小儿病疳,皆愚医之所坏病。假如潮热,是一脏虚一脏实,而内发虚热也。法当补母而泻本脏则愈。假令日中发潮热,是心虚热也,肝为心母,则宜先补肝,肝实而后泻心...
...散,以及治肾阴不足的六味地黄丸等在临床上均有较好的疗效,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和应用。其理论、临床经验及医案,经阎孝忠加以整理而成《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约1114年)。...
...《景岳全书》 张介宾《丹溪治法心要》 朱震亨《金匮要略》 张机《伤寒论》 张机《医学心悟》 程国彭《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证治准绳》 王肯堂《医宗金鉴》 吴谦 等《脾胃论》 李东垣《医学正传》 虞抟《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外科正宗》 陈实...
...膏,每服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温薄荷水化一处服之。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学海案∶“聚珍本”蝎尾、蛇梢肉各五分,有麝香研,同朱砂、竺黄各一字匕。方末云《阎氏集宝生信效方》内小儿诸方,言皆得于汝人钱氏,其间大青膏无天麻,...
...证名。指定睛直视。《小儿药证直诀》:“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眦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多因风热袭络,肝风内动所致。常见于急惊风、惊痫等。因热者,治宜清肝泻热,用泻青丸;风邪袭络者,宜平肝熄风,用羚羊钩藤汤加减。...
...痘疹专着。又名《董氏斑疹方论》、《小儿斑疹方论》。一卷。宋·董汲撰。约刊于11世纪末期。本书对小儿斑疹(即后来所称的痘疮、天花)的证候作了简要论述。初步认识到痘疹的发病规律。并附方剂17首。是一部较早的痘疮专书。1949年后出版《小儿药证...
...痘疹专着。又名《董氏斑疹方论》、《小儿斑疹方论》。一卷。宋·董汲撰。约刊于11世纪末期。本书对小儿斑疹(即后来所称的痘疮、天花)的证候作了简要论述。初步认识到痘疹的发病规律。并附方剂17首。是一部较早的痘疮专书。1949年后出版《小儿药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