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不乏人。滑伯仁的《诊家枢要》专论诊法。戴起宗的《脉诀刊误集解》对脉学极为有益。金元四大家对诊断学的论述各有特色,如刘河间辨证重视病机,张子和重视症状鉴别。李东垣重视外感内伤的征候的异同,朱丹溪重视气血痰郁的辨证。明清时期,对四诊和辨证的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92/2.htm

张元素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的理论特色。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形成以后,经过诸弟子及后代医家的继承、发展、在元代成为与“河间学派”具有不同学术风格的一大流派,两派相互争鸣,又相互促进,最终带来整个金元医学的繁荣。现存张元素的学术著作不多,主要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节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yuansu/index.html

京城四大名医_【中医宝典】

...限制开业登记,意图使中医自生自灭。施先生以门诊收入开办“华北国医学院”,培养出六七百位优秀中医人才。 北京是一座古城,元朝以后经济日趋发达,医学也得到较快发展,由儒而医,名医辈出。晚清至民国,北京曾出现被群众称誉为“四大名医”的中医萧龙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395.html

名医-罗天益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罗天益(1220~1290年),字谦甫,元代医家,真定路嵩城人(今河北嵩城县),约生于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他幼承父训,有志经史,学医于李东垣,又向窦汉卿学针法。李杲晚年(1244年)以后,谦甫学医数年,尽得其术。李杲身后,他整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5.html

金元四大家——张从正_【中医宝典】

...汗、吐、下三法的范畴。张从正所论三法,不为单纯发汗、涌吐、泻下,实则为多法联用,以消疾祛病,其将三法的传统概念升华扩展,对完善中医学“治则”理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且因从正“攻邪论”对后来“瑾愿意学”的繁荣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学后又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64.html

陈嘉谟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经验总结,他认为《大观本草》“意重寡要”,明代著名医家王纶的《本草集要》“词简不赅”,而明代嘉靖年间四大名医之一、新安祁门人汪机的《本草会编》对本草的记述虽力求详细,但“杂采诸家而迄无的取之论,均未足以语完书也”。因此,他对前人本草著述进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jiamo/index.html

徐小圃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常能达到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的目的。 三、辨证宜严谨,用药当果敢 徐氏常言,金元四大家,刘河间主清,张子和主攻,李东垣重补气,朱丹溪重滋阴,各有专长,亦各有所偏。惟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辨证谨严,用药果敢,其圆机活法,实医家临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xuxiaopu/579-2-1.html

卷下·四大家论_《医学源流论》

...医道晦久矣。明人有四大家之说,指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四人,谓为千古医宗。此真无知妄谈也。夫仲景先生,乃千古集大成圣人,犹儒宗之孔子。河间、东垣,乃一偏学。丹溪不过斟酌诸家之言,而调停去取,以开学者便易之门。此乃世俗所谓...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92.html

四大家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医道晦久矣。明人有四大家之说,指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四人,谓为千古医宗。此真无知妄谈也。夫仲景先生,乃千古集大成圣人,犹儒这孔子。河间、东垣,乃一偏之家。丹溪不过斟酌诸家之言,而调停去取,以开学人便易之门。此乃世俗所谓名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60/100.htm

金元医学流派纷呈_【中医宝典】

...张仲景的《外科精要发挥》等,现今仅存前三部书。�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了“丹溪学派”,对中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家”。�(摘自中医药出版社曹东义主编《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39.html

共找到409,3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