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上清心火;菟丝子、缩泉丸温肾固涩;西瓜翠衣、青蒿、天花粉、乌梅、石斛、麦冬等清热护阴。 [选自邓嘉成,王霞芳.董廷瑶医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1]...
...汪受传医案—一湿热泻 王某,男,1 3个月。 【初诊日期】 2004年1 2月5日。 【主诉】 发热伴腹泻1天。 【现病史】 1天前患儿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偶咳。今晨起,患儿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便稀,水样便,已7次。诊时,患儿...
...气营两燔指气分和营分邪热炽盛的病机。 【气营两燔】 指气分和营分邪热炽盛的病机。主要病状有壮热、烦渴、神志昏迷、斑疹隐约可见,舌络苔黄燥等。如斑疹较多,或有吐血、衄血、便血,抽搐等血分症状的,称为气血两燔。...
...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浊,行气健脾;射干、川贝母降肺气,利咽喉;木通助滑石、茵陈清利湿热;连翘、金银花、玄参协黄芩清热解毒而燥湿,当归养血通脉,甘草调和诸药。 [选自罗和古,曾令真,朱秋俊,等.中华名医医案集成,儿科医案,北京:...
...继以清热化湿法治疗。上方去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淡豆豉,加藿香6g,佩兰lOg,黄芩1Og,槟榔lOg,大豆卷lOg。5剂后患儿皮疹全消,临床痊愈。 [选自万力生.汪受传儿科医论医案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阳明主里主燥,为此当病邪传人阳明胃肠时多化热化燥,表现一派阳亢热极的证候,为外感伤寒化热过程中,邪热炽盛之阶段。由于体质的差异和邪气侵犯的部位不同,阳明病有经证和腑证之分。 (一)阳明经证 阳明经证是指邪客阳明,邪热弥漫全身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邪直人气分。由于邪犯气分所在脏腑部位的不同,故其病理变化与其临床证候也不一样。常见者有气分大热、热结肠道等两证。 (一)气分大热 气分大热证是指邪热人胃,胃热炽盛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
...系统地继承祖国医学;名老中医和有一技之长的中医,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切实总结成功的医疗经验和失败的误诊教训,写成医案,著之成书,以期我国数千年来的文化遗产——中医中药,继续发扬光大,让它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河南省开封专员公署卫生处...
...僵蚕6g。连授3剂,诸症悉痊,皮疹消退,咽喉红肿已消。继予原方加减3荆,善后调理。 【按语】 本案诊断为猩红热前驱期,辨证为邪侵肺卫证,治以辛凉清解。猩红热时邪自口鼻而人,正如《丁甘仁医案·医案医话》所说:“口鼻吸受天地不正之气,与肺胃蕴伏之...
...有序。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出发点,所谓“化不可待,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因此,“养”与“和”才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准则,“攻邪”也必须服从于这一准则。 张英栋否定了八纲辨证中的两纲——虚与实,提出了一个“虚实不足凭”的观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