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养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养生名词。谓奉中庸之道为养生基本原则。见《春秋繁露·循天之》:“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养生以中和为贵,即不论养形与养神,都勿过与不及,实际上医等各家养生学说几乎都有这样的共识,可以说是中国...

http://qihuangzhishu.com/196/875.htm

夏季养生粥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粥巧妙搭配,便成了夏季养生的最佳选择。 黑米薏仁莲子粥 黑米50克,糯米100克,薏仁10克,莲子20克,冰糖米酒各少许。将薏仁洗净,加水浸泡一晚,再加入黑米糯米莲子文火熬煮,至黏稠软烂时将冰糖米酒倒入其中搅拌均匀即可。黑米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77.html

中医“理”养生说_【中医宝典】

...我国古代中医保健养生侧重生理养生;近代主要讲生理和心理养生;当代则特别强调生理心理和哲理养生。这“理”养生,反映了中医养生不同层次的3种效应观。 第一层是生理养生。古人养生,注重四:一是动养之,就是适度锻炼,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56.html

合于者方度百年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素问·四气调神大》指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一卷“女七男八”等论述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个定数,受制于天数,能否“尽终天年”,根基和关键在于“合于”,把养生作为生活之。若“...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998.html

近代与现代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或校勘注释出版了历代一些养生名著,包括一些武等的有关摄生著作。在整理古代文献总结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对养生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而先后编著出版了多种专著和科普著作,又翻译了不少国外有关养生保健的书刊,特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6.html

养生·立生·达生——中医治未病的终极目标_【中医宝典】

...宗教对生命终极关怀的需要,所以,打破中医在认知医学起源及发展过程中的封闭思想,自觉容纳吸收乃至之学,回复传统医学身心统一的原始诉求,应是中医学追本溯源的理性回归,并因此为中医发展提供更完整广阔的时空。 因此,因养生而立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363.html

姚序_《医案合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余奉命视学江左,按临苏属,苏属人文渊薮,校士之暇,留心博访。震泽吴生金寿,以《医案》,请序于余。者,叶天士薛生曰缪宜亭先生也。先生皆吴中往哲,素闻其治病之神,如磁引针,如鼓应桴。今阅其方案,灵机活泼,议论精醇,诚非学有根源...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jiayianheke/865-5-0.html

中医养生之“理”学说_【中医宝典】

...我国古代中医保健养生侧重生理养生;近代主要讲生理和心理养生;当代则特别强调生理心理和哲理养生。这“理”养生,反映了中医养生不同层次的3种效应观。 第一层是生理养生。古人养生,注重四:一是动养之,就是适度锻炼,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95.html

宋元时期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两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在思想上倡导融三教于一炉的所谓“理学”,又出现“新学”哲学流派,他们既有争论,又互有渗透,互有吸收和发扬,这对医疗保健有一定影响。在医药卫生保健方面,改进医事管理,发展医药教育,促进医药保健...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0.htm

先秦时期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内容最丰富的。其思想体系不仅承袭了的内容,也旁采了墨法等之说。全书计一百六十篇,涉及到养生内容者,约五十篇之多。现将其养生思想的主要学术观点简述如下。1毕敬之务,在乎去害 先秦杂家认为,人活百岁,是生命的自然寿限。而许多人未...

http://qihuangzhishu.com/152/8.htm

共找到654,2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