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汞、丹砂者在秦汉前后也不乏文献记载和考古证明。 三、《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 方剂学的成就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大发展的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的《...
...凡例”中亦有不少独到见解,加对煎药方法细致深入的探讨,就得有实用价值。王文洁的《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吴武的《雷公炮制便览》、俞汝溪的《新刊雷公炮制便览》等均属药物炮制专著。二、方剂学的成就随着药物学的进展,明代方剂学也有巨大进展。一方面...
...中,可见到收入厂部分岭南地区的解毒、治瘴气的方药,其中包括壮医方药,说明壮医方剂学在这一时期已开始萌芽。 1.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三案均反映了岭南方剂学的萌芽及医疗技术的进步。 1161年郑樵氏在《通志》中将医书细分为16类,其中岭南...
...包括中国)占17.3%、工业发达国家中的西德,人均用药水平为154.63美元。一个国家的用药消费水平、制药工业水平和这个国家的药学工员数量和药学科技人员数量的关系很大。以日本为例,1981年日本每10万居民中有药师102.2人,医师138.2...
...促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以《内经》、《中药学》、《方剂学》的学科课程,形成了中医基础奠基于《内经》学术体系的封闭框架;中医临床课程则与当时中医医疗分科相对应。”以后“在历次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设置基本上无多大变化,惟在1962年以后...
...很大发展,中药学、方剂学和炮制学形成独特的体系,有许多著作,有流传至今,这些著作统称为本草是研究中医中药的重要文献。其中有一部分是历代政府组织人修编,并以各种形式颁布、公布、作为采药、制药、买卖药材,用药开方的依据,作为处理药物所致医疗事故...
...指导作用。③强调制药标准,即符合药学药性原理,制作得当,生熟有度。粗略统计,这一时期制药方面论著约十余种,其中学术成就较突出的有杨叔澄《中国制药学》和周复生《药业指南》四、药用植物、图鉴及其它随着近代生物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不少学者、药学...
...后续性著作中,成就最大的无疑是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一成中写过大量有关医药方面的著作,其中的《升降秘要》和《药性玄解》是介绍炼丹方法的,实际上是研究制药化学的专著;《本草话》是辨别药物真伪和产地的专著;《花药卜名录》专载药物...
...秋战国时期,用药品种日益增多,药物学知识不断丰富。除了用单味药治病之外,还探索多味药组成复方疗疾,因而出现了方剂学的萌芽。一、本草知识的丰富出土医书中的药物(1)阜阳汉简《万物》所载药物:此书简残损太甚,根据可辨认者统计,共收载药物七十多...
...大都是当时著名医家的最新著作,代表各科学术发展的新成就。他更结合中国当时流行猖獗的传染病,编译了《肺病最经济之疗养法》、《传染病之警告》、《疟疾新论》、《霍乱新论》、《喉痧新论》等。丁福保所编译的医书较之早期传教医师的译述不仅内容新、学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