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大型辞典_中药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大型辞典影响较大是1935年陈存仁编著《中国药学大辞典》。全书270万字,收药目4300条,每药分别介绍命名、古籍别名、基本、产地、形态、性质、成分、效能、主治、历代记述考证、辨伪、近人学说、配合应用、用量、施用宜忌...

http://zhongyibaodian.com/BCGM/zhongyaofazhanshishangdiyibudaxingcidian.html

近代中医药书刊出版与药学术团体建立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专业性中医书籍出版机构近代专业性医书出版机构首推何廉臣、袭吉生于1908年创办绍兴医药学研究社,该社初期出版《绍兴医药学报),连续刊登医药书籍。嗣后裘吉生创立三三医社。上海中医书局创办于二十年代,为了较好地宣传中医文化、便利医药书籍流通...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7.html

近代京城四大名医_【中医宝典】

...难以饮咽,便请他诊治。他认为病根在肝,已呈现病入膏肓之态,非药可及。孙中山先生病逝后经过病理检查,果然死于肝癌,其脉诊之精准受人称赞。 孔伯华(公元1884-1955年),是我国近代一位具民族气节医学家,幼承家学,研讨古医籍。解放前曾与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151.html

近代中医临证医学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对中医研究有素,又熟谂日本人近代研究汉医著作,对中医基本持肯定态度,论著甚多,是近代西医界少数认真研究中医成就较高者。所撰《伤寒论评释》(1936年)分“证状明理论”和“治疗辨正论”两篇。上篇运用近代知识对《伤寒论》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4.html

浅谈中医文化和西医文化融合_【中医宝典】

...方法如‘望诊、切脉’等有可能被荒疏,甚至遗弃、失传。中医讲究整体观,更重调整主体,强健自身,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故“治病求本”,但因缺乏现代技术引进,故对疾病研究不够细、不够深;而近代西医取得了很大成就,某些疾病从生理、生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98.html

近代西医书籍出版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而且全面,在普及近代西医知识,沟通中西医学、促进中医了解西医学方面起了一定作用。由出版商出版西医书籍商务印书馆为最多。1902年张元济在该馆创建编译所,开始编纂学校用书和翻译出版外国著作。其出版谢洪赍编译《生理学》,销行很广。《医学小...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49.htm

王叔和《脉经》_【中医宝典】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人)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做了当时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脉经》,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是重大成就。这位太医令,也堪称难得人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23.html

《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贡献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方剂学成就是《伤寒杂病论》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大发展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伤寒杂病论》,必然对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79.htm

近代针灸教育概述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在广大百姓心目中仍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民间医家热衷于创办各类中医学校,从而开启了近代针灸教育形式先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29.html

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医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图,有治法有医案,兼列方药,内容较为完备。文献研究一、中医经典著作文献研究近代医家在《内经》文献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初期(清末民初)大多致力于经典考证、校勘,而后期则侧重于阐述经义,并进行系统整理类编。清末民初,在乾嘉考据学余绪影响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6.html

共找到1,047,3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