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泻下的治法,如果下后脉象仍浮的,是疾病还没有痊愈。这是因为,脉浮主病在表,应用汗法以解表散邪,却反而用泻下法治疗,所以不能治愈。现在虽经误下,但脉象仍浮,所以可以推断邪未内陷,其病仍在表,应当解表才能治愈,适宜用桂枝汤治疗。 太阳病,脉象...
...所难,问紧脉为寒实之诊,虚冷亦见紧脉,是从何而来也?师曰:假令其亡汗表虚,若吐胸虚,下利里虚,寒邪乘虚为病,或外感寒邪,或内饮冷水,或中寒阴化,皆令脉紧也。若与浮同见,无汗,则为伤寒实邪;有汗,则为亡阳虚邪。与沉同见,腹痛不便,则为中寒实邪...
...最深,如鲧湮洪水,不知五行之道。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患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患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今余着此吐汗下三法之诠,所以该治病之法也,庶几来者有所凭借耳。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
...方有执曰:桂枝全在服法,发汗切要如经。若服不如法,汗不如经,病必不除,所以反烦。反者、转也,言转加热闷也。风池穴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手足少阳脉之会,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风府穴在项上入发际,同身寸之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阳维二经之会...
...症状,当用涌吐法治疗,可用瓜蒂散。 外感病,四肢厥冷,心胸部悸动不宁,这是水饮内停所致,必须先治水饮,当用茯苓甘草汤,然后再治四肢厥冷。不然的话,水饮浸渍入肠,势必引起腹泻。 外感病六七天,峻下以后,出现寸部脉沉而迟,尺部脉不现,手足厥冷,...
...症状,当用涌吐法治疗,可用瓜蒂散。 外感病,四肢厥冷,心胸部悸动不宁,这是水饮内停所致,必须先治水饮,当用茯苓甘草汤,然后再治四肢厥冷。不然的话,水饮浸渍入肠,势必引起腹泻。 外感病六七天,峻下以后,出现寸部脉沉而迟,尺部脉不现,手足厥冷,...
...者,急当救表……”是辨表里;第122条“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是辨寒热,如此等等。这可以说是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何为六经?六经是指太阳、阳明、...
...大浮数滑动阳脉,阴病见阳生可得∶沉涩弦微弱属阴,阳病见阴终死厄∶阴阳交互最玄微,浮中沉法却明白。阴阳脉皆五者,脉从五行生也。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阴病见阳脉者生,邪自里之表,欲汗解也。如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是也。阳...
...上法∶以木通、老葱煎汤服,顷时探吐,再服再吐,以尿通为度。服诸药不效,或身无汗,宜用达外法∶以葱汤入木桶内,令病患坐于杌上,没脐为度,匝腰系裙以覆之,少时汗出,其尿自出。欲尿时不可出桶,即于桶内尿之,恐出桶,气收而尿又回也。...
...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更有本柴胡证,医以丸药,下之微利,胸□满而呕,日晡潮热者,小柴胡加芒硝汤下之等法。是仲景亦有汗、下之法,惟在临证详察,因病施治,不可执一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注】少阳者,胆经也。其脉起于目锐眦,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