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条文中“大逆”二字非常重要,《素问·调经论》说:“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条文中所说的“大逆上气”,是指剧烈的气逆咳喘,即上焦热伤津耗,中焦胃气不和,气结壅滞不得宣发,夹杂水饮上逆较重,而出现较为剧烈...
...方证对应,但在辨别方证时,又特别重视理论的推导。理论上讲,从官窍与五脏对应看,舌属心;从舌与五脏对应看,舌心属脾。患者舌心疼痛,首先考虑心脾病变。舌质暗红,倾向于热;舌苔白,倾向于湿。把心、脾与热、湿搁在一起考虑,可以辨为脾湿心火。该患者...
...、脑震荡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膈肌痉挛、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 在《伤寒论》中,识别本方证的关键指征为“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其中尤以“胸满烦惊”为辨证要目,即患者往往表现为胸膈胁肋...
...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就是看方证是否对应,辨证是否准确,加减是否得当。 其实,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
...届“七七”,月经闭止,面斑,乳胀,周身不适,当属“内分泌失调”无疑。中医对这类患者的诊治,多从肾虚、肝郁入手,补肾疏肝,和阴阳,调气血。冯世纶老师临证,直接从六经、方证入手,取用经方治疗,每取捷效。 对辨六经、辨方证的再思考 先辨六经所属,...
...经方“治人”的理念。 耳窍疾病多见少阳病 对于耳窍病变,以《黄帝内经》为奠基的“医经派”多从脏腑、经络角度认识,认为其急性病证多与肝胆病有关,治疗也常取用治疗少阳病的柴胡剂。而以《伤寒杂病论》为集大成的“经方派”是以八纲、六经为认识工具的,...
...“发于阳”、“发热”、“体痛”及“发热而不渴”等等。但正如本案所见,临证中桂枝茯苓丸方适应证往往按上述判定标准无法判定为太阳病。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方证的六经归属?冯世纶认为,桂枝茯苓丸与桂枝汤同治太阳病,但桂枝茯苓丸方的适应证是太阳病...
...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还有,即使辨出饮邪,还必需继续辨出三阴三阳六病中属于哪一病合并了饮邪。 也许有人会说,那还需要辨吗,那不明摆着是一小青龙汤证嘛!这不属于典型的六经辨证法,这属于方证对应法。 用方证对应思维辨证 本案用方证对应的思维凭直观...
...□ 马家驹 李晓丽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冯世纶教授为当代经方大家,是中日友好医院知名中医专家。冯世纶教授临床采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临床强调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其认为虽然皮肤病在皮表,但绝不可因皮肤病在体表而认为其病位在表。...
...为胸胁苦满的轻微者。”对本方证的辨证,依据146条原文记录即可,临床每有相吻合者。冯世纶又指出其辨证要点是“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同时并见者。” 但本案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似乎并不符合条文记录,也不符合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同时并见。仔细分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