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神昏,热盛怎么会神昏,热扰怎么会神昏?这个道理总不容易思考清楚。如果我们从上面这个角度去思考,是不是会清晰一些呢。孟浩然的《春晓》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为什么不觉晓?为什么我们整个上午都昏昏欲睡?夏天...
...#e# 原载于2001年8月10日《现代教育报》 生了一场病,我才明白中医不是封建迷信。 象我们这类学校,都属于理科。象我们这类学生从小就学数理化,思想已经很西文化了。我大一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中医基础理论》就讲阴阳五行,当时我真地接受...
...2000年11月6日的《健康报》报道,截至200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按8000万计,则AD病患者已达500余万。现代医学认为,AD病是一种不可逆性的脑功能逐渐衰退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任何有效的能够治疗和阻断这一疾病的方法。所以,一旦患上这个...
...所谓不通五经,不知有仁义纲常之道;不读《内》、《难》,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远;不读星象水利,不知格物之理。 而现今则事过境迁,中医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正日益萎缩,不固本澄源,反以“科学”为外衣,上演着“皇帝...
...就要归之于阴阳。故云:阴阳者,变化之父母。阴阳的变化是以象言,所以《内经》又将上述这个变化称为“象变”。事物由此一状态进入到彼一状态,必须经历一个变化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某一区间或状态,对于变化是否发生,变化的进程,以及变化的方向,都是至关重要...
...方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已然从阴阳这个根上将它包揽了。你从这里一口咬定,一门深入下去,必能打成一片。浅近一些讲,养阳的药该什么时候服用?养阴的药该什么时候服用?这已经很清楚了。在这样一个时候服用...
...生长在中国的人,从小到大免不了会见到很多中医大夫,他们在我们的印象中,样子都差不多:斯文的外表、儒雅的气质、典型的东方人的面孔,最近我又认识了一位中医,他学习繁体字,研究古老的中医学著作,可是他跟我们脑海里固有的中医的形象却完全不一样,这...
...大多数医家都是从经典中走出来的,大多数医家都是依靠经典而获得了公认的成就。中医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不得不使我们去思考,经典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尽管东汉以后,中医的著述汗牛充栋,尽管这浩如烟海的著述无一不自称是来自于经典,但是,从...
...从厥阴的角度,能不能找到一个治愈的方法呢?对此我是满怀信心的。用中医的思想武装中医。我们通过思考,利用中医的方法治愈了现代医学认为不能治愈的疾病,这个算不算现代化呢?这个不但是现代化,而且应该是超现代化。作为人类,我想他更希望中医以这样的...
...区别呢?除了版本上的区别,在内涵上看不出有什么大的突破。中医教育适不适合搞统编教材,我们需不需要这样频繁的变更教材?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商讨。对于经典的每一个概念都应该花大力气去研究、去探求,我的这部著述起名为《思考中医》,其实就是通过对中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