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舌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危重,预后多凶。 应注意的是,舌的变化只是全身生理病理变化在局部的一个反应,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分析,方符合四诊合参的原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82.html

《温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创立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介绍温热病察舌、验齿和观察斑疹、白(疒咅)的诊法等内容。此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吴鞠通接受了叶天士《温热》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成就才有可能产生《温病条辨》,其中的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此外尚有清·...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72.htm

《温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创立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介绍温热病察舌、验齿和观察斑疹、白(疒咅)的诊法等内容。此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吴鞠通接受了叶天士《温热》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成就才有可能产生《温病条辨》,其中的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此外尚有清·...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66.htm

《内经》诊法_《医学实在易》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也。今欲为初学启蒙,遽以《灵》、《素》授之,恐学人畏其难而中阻,然又恐示之以“易”则争趋于“易”,终无以造乎精微之域,反为斯道害。惟《内经·脉要精微》一章,各家脉书,不过绘其部位,而所言诊法,大不相符,相沿已久,必不能一时更改其说。但《...

http://qihuangzhishu.com/697/51.htm

诊法原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其他诊法研究腹诊的研究:萧熙1955年在《新中医药杂志》上发表“腹诊的整体性和实用性”的文章。较为系统论及腹诊的古籍是《黄帝内经》,对瘀血腹诊进行系统阐发,使之成为独特诊断瘀血而辨证用药的一种方法,是《伤寒杂病》的贡献,十六世纪...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8.htm

望舌的临床意义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预后多凶。 应注意的是,舌的变化只是全身生理病理变化在局部的一个反应,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分析,方符合四诊合参的原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43.html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病能在气口及时反映出来,故《素问·经脉别论》曰:“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此即寸口脉先兆的理论基础。(二)三部诊法在《内经》的《灵枢·禁服篇》“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及《素问·三部九候》的基础上,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提出人迎、寸口、趺...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侣山堂类辩》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针经》 伤寒书论 《金匮要略》 诊法 识脉 音声言语 望色 问因 伤寒传经辩 阳证阴证辩 阳剧似阴阴剧似阳辩 阴证本于阳虚辩 邪正虚实辩 阳脱阴脱辩 病有新故辩 饮酒伤...

http://qihuangzhishu.com/803/index.htm

尺肤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候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胫足中事也”(《素问·脉要精微》)。《内经》对诊尺肤予以很高评价,如《素问·脉要精微》说:“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即言善于诊尺肤者可以不必诊脉,说明前人的经验认为尺肤诊法有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06.htm

诊法解_《素灵微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脉要精微》: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上古诊有三法,一则三部九候,以诊周身,一则气口人迎,以候阴阳,一则但诊气口,后世之所宗也。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脉有三候,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sulingweiyun/1297-5-4.html

共找到73,9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