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时全身浮肿,食少腹胀,神疲肢软,面色淡黄,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证候分析:脾虚失运,水湿留聚,浸淫胞中,发为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腹皮急而发亮;水湿泛溢肌肤,故下肢及阴部水肿,严重者则遍身浮肿;脾虚中阳不振,则食少腹胀,神疲肢软。面色...
...证候的新久及治疗经过等。他说:"大概证既不足凭,当参之脉理;脉又不足凭,当取之沉候。彼假证之发现,皆在表也,故浮取而脉亦假焉;真证之隐伏,皆在里也,故沉候脉而脉可辨耳。脉辨已真,犹未敢恃,更察禀之厚薄,证之新久,医之误否,夫然后济以汤丸,...
...【病人基本资料】 辽宁马××,年五旬,得受风水肿兼有痰证。 【病因】 因秋末远出,劳碌受风遂得斯证。 【证候】 腹胀,周身漫肿,喘息迫促,咽喉膺胸之间时有痰涎杜塞,舌苔淡白,小便赤涩短少,大便间日一行,脉象无火而微浮,拟是风水,当遵《金匮...
...寒、热等各种情况。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较为复杂。以表里与虚实或寒热分别组合而言,可见以下八种情况: 表里俱寒——里有寒而表寒外束,或外感寒邪,内伤饮食生冷等,均可引起此证。症状有头痛、身痛、恶寒、肢冷、腹痛、吐泻、脉迟等。 表里俱热——夙有...
...大肠在下,当候于左尺,以金从水也。正合母隐子胎之义。三焦虽当候于上中下,然灵枢本藏篇曰∶肾合三焦膀胱。今肾脉候于两尺,是三焦亦当候于尺。且三焦为五脏六腑之总司,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故灵枢论疾诊尺篇,独取尺脉以定人之病形,其义盖亦在此。但膀胱...
...而致。其脉洪大者死,久不愈之病。令人患水气,临时发散归五脏六腑,则主为病也。消渴者因冒风冲热,饥饱失常,饮酒过量,嗜欲伤频,或服药石久而积成,使之然也。...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把病人在一定时域内呈现的一组症状体征的病象概括为证候。“证候”一词,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伤寒论》中“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头项强痛而恶寒”大抵是现象,“脉浮”是意象,“太阳之为病”则是法象。故从中国传统...
...夫人有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皆见于形证,脉气若非诊察,无由识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其于脉证,具如篇末。...
...脉歌 左手尺部肾脉歌 右手寸口肺脉歌 右手中指脾脉歌 右手尺部命门脉歌 诊杂病生死候歌 诊暴病歌 形证相反歌 诊四时病五行相克歌 诊四时虚实歌 伤寒歌 阳毒歌 阴毒歌 杂病生死歌 卷六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 五脏察色歌 肝脏歌 心脏歌 脾脏歌 ...
...,然后以主症为中心,结合他症、脉、舌等,便能准确地鉴别病因,辨清证候。如病人身肿而气喘,同时兼有其他症状,首先要求从肿和喘的先后来判别主症。假如先肿而后喘,则肿为主症,然后抓住水肿这个主症,围绕主症诊察其他兼证,从而辨别病位以肺、脾、肾哪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