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即太阳、阳明病、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症。伤寒论把外感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所侵犯的经络、脏腑病变部位,受邪轻重,邪正盛衰,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91/446.htm

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体现经方发展史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古人对疾病的认识概念,一般谓轻在表,久病重多入里,即对位的概念只有表里、浅深。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593.html

伤寒论“几几”之音义再考——兼与贾延利老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商洪涛 江苏省中医院 近中国中医药报5月16日贾延利“伤寒论几几之我见”一文,对其中有关“内经伤寒论中的‘几几’实是‘沉沉’的坏字,是沉重之义”的看法不敢苟同。 记得笔者2004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期间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88.html

位传变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二日、三四五六日者,犹言第一,第二、第三四五六之次序也。大要譬如计程,如此立个前程的期式约摸耳,非计日以限之谓”(伤寒论条辨)。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系统地论述了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完整的六经传变理论。本节所说的六经传变...

http://qihuangzhishu.com/44/134.htm

伤寒论杂记_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说,刺刺不休,皆未发明及此,岂以浅不足道耶?王勋臣极诋分经之谬,是但知气之相感,而未知有形之邪气,固各有界畔也。伤寒金匮中,每为死证立方,此义最可思。伤寒有证异而治,如自利不渴属太阴,自利而渴属少阴,皆用四逆温之;有证而治异...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11-1.html

伤寒论几几之我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辨太阳脉证并治:“太阳,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注:“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卷后释音:“几几,音殊,短羽鸟飞几几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716.html

表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谓表证里证同时存在。既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有胸满、腹痛、腹泻等里证。因表证未解邪入里,或素有宿疾新感表邪所致。有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证之分。亦指表里出现同一性质的病证,如表里俱寒证、表里俱热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78.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0.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0.htm

正本清源伤寒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解读伊尹汤液经读后感 □ 马家驹 北京中医药大学 “此书非同一般,读过此书,颇有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看到了经方渊源”,这是读过解读伊尹汤液经的一名同学告诉我的话。 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载体,自伤寒论问世千八百年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27.html

共找到589,0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