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病三阳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四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又见于第136条和165条。一般认为,本方具有和解少阳,通下阳明的作用,用治少阳、阳明合病者。冯世纶《解读张仲景医学》书中对其方解是:病初传少阳,势须人参补中益气,既防邪侵及里,又助正以祛邪于外。但已并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47.html

伤寒六经提纲病情$_《医理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日太阳 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八字为提纲,恶寒二字为病情。二日阳明 以胃家实三字为提纲、恶热二字为病情。三日少阳 以口苦、咽干、目眩六字为提纲、喜呕二字为病情。四日太阴 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yilizhenchuan/1213-9-20.html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编次不明,故编注时,突出六经主病,颇多个人见解。编次仿喻嘉言《尚论篇》,将六经篇目合病、并病、过经不解、差后劳复等均另立篇名,惟以正治汗、吐、下次之于前;误治变端,次之于后;风寒两伤,误治诸变,逐段拈出见本书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7.htm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编次不明,故编注时,突出六经主病,颇多个人见解。编次仿喻嘉言《尚论篇》,将六经篇目合病、并病、过经不解、差后劳复等均另立篇名,惟以正治汗、吐、下次之于前;误治变端,次之于后;风寒两伤,误治诸变,逐段拈出见本书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7.htm

校诂法注释法关系辨析_【中医宝典】

...谷生汗的意思,但谷生于精却并非精生谷的意思。朴学家从文法角度对句中的两个字做了正确的疏证:关于谷生于精字,但做语辞上句‘于’不同。可见,这里若不搞清原文之义,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汗、谷、精三者的关系。 同样,《平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3.html

热病辨证应用三分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且还建立了表半在里半表半里病,是最庞杂而丰富的辨证体系。张仲景六经辨证吴又可瘟疫辨证理论可以互通的内容,就是表病、里病膜原的半表半里病。吴又可说瘟疫病从膜原外发,可以有九种传变趋势,被称为疫有九传。这九传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862.html

明辨外感内伤 拓展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外感学说实际上温病学派构建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也是六经辨证的余绪,李东垣选用了以五行学说指导下的脏腑辨证构建起了内伤学说伤寒、温病之外感学说截然有别。当然,六经辨证是可以用于治疗内伤病的,脏腑辨证也是可以用于治疗外感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01.html

此二篇,礼记。今单行,本元晦。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_【三字经】

...【译文】 《中庸》、《大学》两篇,都《礼记》中有记载,宋朝960-1279的朱熹将它们独立编撰成书,连同《论语》、《孟子》被后世合称为四书 四书读通了,《孝经》读熟了,才可以去读像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启示】 内容缺失,...

http://wenxue360.com/sanzijing/40.html

六经定法贯解_《医理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恐学者易倦,仍将六经分解,参以附解,〔须〕知分解还是贯解,附解不在分贯之列,分贯是六经大旨,附解是补六经未发之大意。附解:按六经以太阳为首,厥阴为终。经者常道也,先天之真阳,原寄于肾,肾膀胱相表里肾为里,膀胱为表,真阳之气机发动,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lizhenchuan/1213-9-21.html

口疮屡见厥阴病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5日二诊:药后口疮即愈,大便如常,痔疾未发,胃脘也无不适。补诉有慢性咽炎病史,反复咽干、咽痛,时有干咳,求处方。诊见苔白微黄,脉细。辨六经属少阳病,辨方证属小柴胡加石膏汤加桔梗、...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16.html

共找到888,8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