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之法深究_【中医宝典】

...汤液的制备在数千年的应用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清代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明代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但现今的医疗单位中医与中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3911.html

饮食多元化 适体顺四时--《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下)_【中医宝典】

...辛与此相同。 《内经》还对五脏、气血、筋骨等疾病的饮食禁忌做了说明,如《灵枢·九针论》说:“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素问·宣明五气》说:“五味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28.html

饮食养生箴言_饮食健康_亚健康饮食_【中医宝典】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 ——《医说》 养生当论食补。 ——《儒门事亲》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本草纲目》 食惟半饱无兼昧,酒至三分莫过频。 ——《寿世保元》 怒时勿食,食时无怒,醉后勿饮冷,饱食无便卧。 ——《勿药元诠》 食早些,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608.html

七食养生法裨益老年人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括》等,其中饮食“七食养生法”歌诀一首,曰:“食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八九分,不可过饱;食淡些,不可厚味;食温暖,不可寒凉;食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这首以饮食调养的养生之法,适宜...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303.html

饮食调养的原则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忌,暮无饱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三、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也是我国人民的好传统。自古以来,饮食卫生一直为人们重视,把注意饮食卫生看成是养生防病的重要内容之一。归纳起来,大要有三:(一)饮食新鲜新鲜、清洁的食品,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52/55.htm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这种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饮食营养方面。早在两千年前,古代医家就认识到饮食的性质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影响。[例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载的“五味入”...

http://qihuangzhishu.com/484/5.htm

虚劳总论_《何氏虚劳心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虚劳之症。大约酒色成劳者多,然有童子亦患此者,则由于先天禀受之不足,而禀于母气者尤多。其师尼、寡妇、室女,思欲不遂,气血郁结,以致寒热如疟,朝凉暮热,饮食不思,经期不准,或闭绝不行,成此病者甚多,多由郁火所蒸而致。方书之言虚劳,皆言气虚、血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heshixulaoxinchuan/925-4-0.html

饮食冷热 关乎健康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④_【中医宝典】

...温暖。 另外,疾病状态的饮食寒热又与常人不同,《瘟疫论·论饮》曰:“烦渴思饮,酌量与之……如大渴思冰水冷饮,无论四时皆可量与。盖内热之极,得冷饮相救甚,能饮一升,止与半升,宁使少顷再饮。至于梨汁、藕汁、蔗浆、西瓜皆可备不时之需。”此时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28.html

春季饮食调养分三阶段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医认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所以人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总的饮食养生原则是:1.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2.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所谓高热量的食物,是指除主食中米面杂粮外,适量...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574.html

饮食调和 五味补五脏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②_【中医宝典】

...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合也。” 所以,我们在了解了五脏对五味的偏好五味对五脏的利弊之后,才能充分运用饮食的差异达到养生的目的。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554.html

共找到442,0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