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大义_【中医宝典】

...古人最初所发现的阴阳,必是与日关系,“阳”左为“阜 ”右上为“日”右下为“一勿”(此为一体,写不出)为声,日光之照的象形,故“阳”从日,“一勿”声,日光照在阜上,日在上,光照在下,在阜之向日侧,故为阳。“阴”左为“阜”右上为“今”为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50.html

脉分阴阳死生论_《伤寒寻源》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就其阴阳之偏胜者.剂其偏而病自已.故时阳气亢极.但用纯阴之剂.不杂一毫阳.非毗于阴也.育阴正以剂阳.有时阴气盛极.但用纯阳之剂.不杂一毫阴.非毗于阳也.扶阳正以剂阴.其阴阳气虽偏胜.而尚未至于偏极者.阳药方中.必少加阴以存津.阴药方...

http://qihuangzhishu.com/725/18.htm

阴阳真脏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阴阳别论)黄帝问曰∶人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四经应四时,肝木应春,心火应夏,肺金应秋,肾水应冬;不言脾者,脾主四经,而土王四季也。十二从应十二月,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以应...

http://qihuangzhishu.com/481/79.htm

阴阳八卦_【中医宝典】

...真能耐的,还得说是咱老祖宗。 天地万物,世间万事,万人万心,各人各心,万花筒似的,忽悠变来变去,怎么才能把它们分清辨清认清理清说清?老祖宗就拿出两个字儿来:阴阳。 比太古还古的时候,天地未开,嘛都没有,只有太易太初太素三样。太易是气之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43.html

阴阳学说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思过半矣”(《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中医学用阴阳学说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实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含义1.阴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2-2.html

气味阴阳_《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烧之即出.不知彼所谓养气.即中国所谓阴气.中国以冰养果羹.即取其纯阴不化.水银等纯阴.故多养气.轻气能发火.是轻气即中国所谓阳气.然则西医言轻养.何如中国言阴阳.为得其实也.使气味形性.不兼论之.则一物之功用不全.且西人试验.岂古人尝未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huitongyijingjingyi/767-7-13.html

辨清阴阳是治病之本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偏,还有温阳利水健脾固精之,以调整水液代谢失常,防止阴精进一步丢失,其中补阴药明显多于补阳药,此乃阴阳互根之道。 世间万物,皆分阴阳,二者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还能相互转化,自然界如此,社会如此,人体也如此。能掌握人体阴阳之道,就能明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852.html

阴阳之道——天人合一感应中产生的阴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产生阴阳之道的条件: 条件一:地理位置必须是平原地带。 人类逐渐减少为生理最基本的需求饮食而付出的时间,了观察思考的时间。这样就必须要进入农业社会。人类若每日为生存的食物而烦恼,则没有空闲时间去思索大道。饱食后还要充分的休息,为下一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48.html

阴阳易分热寒_《阴证略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阴阳各相易证,仲景止用烧 散,言至简而意至余也。故朱奉议立阴阳易证为二条,后人始知寒热之别也。故热者上烧 散,而又竹皮茹汤,寒者有 鼠粪汤,而又当归白术汤。至于枝正方妙香丸条下,治杂病阴阳易,牛黄、脑、麝之类,是知治热证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nzhenglveli/871-48-0.html

阴阳胜复_阴阳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过多,则来年可能燥气的复气,出现干旱的气候。气候的胜复也会影响人们发病的情况,尤与季节性流行病有关。病理方面:邪正相争的过程也会出现胜复的现象,如《伤寒论》厥阴病所说的阴阳胜复,阴指寒邪,阳指正气,阴阳胜复表示邪正相争。如:厥阴病下痢、...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yangshengfu-2030.html

共找到452,4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