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名、正常、病以及死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法”、“人迎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舌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里的误区_【中医宝典】

...中医以三指搭,从患者的脉象中诊断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证实其科学性。但随着一些中医师西化,及一些患者对的神化,常常对认识存在着误区。 一是有些中医,自我贬低中医。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学而不精,认为切脉只是象征性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907.html

能合可以万全_《丹溪心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急大缓涩沉,以合其五脏之,顺与不顺。诚能察其精微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50/8.htm

杨则民论_【中医宝典】

...按:网上讨论的帖子似乎很少。现在把近代名医杨则民论的文字贴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或争鸣——业中医者若对此无话可说是难以想象的。杨文中有个别术语可能会引起误解,比如那时不分心房和心室,即通称为心房,故特别指出。又,《潜厂医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0.html

小儿基础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诊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的年龄与脉搏的至数有直接的关系,故持之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0.html

学看的经验_【中医宝典】

...一、读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必须将书读熟,王叔和的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0.html

结合的临床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舌的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辨证是在病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虫积、食积、痰饮等。 舌的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6.html

能合可以万全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至于互为生克,有精微,凡目明智圆者,可以视察而知也。)能合,可以万全。(因以知其内,因以察于外,明则参合无遗,内外明则表里具见,斯可万全无失矣。)赤脉之至也,喘而坚,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1-16.html

能合可以万全论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急大缓涩沉,以合其五脏之顺与不顺。诚能察其精微之...

http://qihuangzhishu.com/336/59.htm

如何正确应用_【中医宝典】

...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42.html

共找到125,6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