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则民论_【中医宝典】

...按:网上讨论帖子似乎很少。现在把近代名医杨则民论文字贴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讨论或争鸣——业中医者若对此无话可说是难以想象。杨文中有个别术语可能会引起误解,比如那时不分心房和心室,即通称为心房,故特别指出。又,《潜厂医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0.html

学相关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血管关系,微循环与皮肤关系分不开。中医经络网络系统和现代医学动静脉及微循环网络现象尽管提法不一,但用以说明中医诊断学之色有其相通之处。 色与循环系统动静脉 《内经》三部九候遍诊法所部位都是可以触摸到动脉脉搏,后世独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6.html

人迎气口实用价值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根据人迎与气口所在部位特点,其在实用价值,是不容忽视。人迎位在结喉两旁,迎面正当人视线,因面颈侧脉动外露,明显易见。根据这一特点,既可作为望诊观察,又可便于用手切按,所以这里动脉及其穴位,有“人迎”之称。 人迎是足阳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5.html

救危症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患者运用。若寸口微弱,但趺阳脉有力,示胃气尚存,有救治可能;若无,则胃气绝,难救。而太溪候肾气,先天之本,存则若树之有根,无则根断,难救。临床实践证明,危症三有生死相关诊断意义,是中医临证决断生死,救治危症一大优势。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610.html

周仲瑛_四合参之 望诊 闻--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运用。现仅以内科为主体,谈谈个人临证体会。望 望诊包括神色形态等内容,但尤以色诊、为重点。初涉临床往往会认为问诊为四第一位,难以领悟望诊精遂,久经实践则渐能感悟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真谛,而“五色启示,尤胜于望神情、望形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1.html

中医六大误区_【中医宝典】

...在诊法取其约,于脉名取其繁。" 误区三:追求从脉象断病症。常常听人赞誉某某名医一按脉就知病人患有何病,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实际上诊脉之根本目的在于查病机气机变化,是为辨证施治服务,而非为了出病人有何不适。病人之不适症状是病机结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3.html

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 闻声 问诊 望 死候 脏腑分发于面部 诊脉要诀 决死生 辨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决死期 奇经八脉 卷 迟脉 滑脉阳中之阴 洪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index.html

在现代诊疗疾病中的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当然要有四包括参与,不但如此,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乃至西医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亦都需要使用,中西两者在接触中就给提出了新任务和新发展要求。 在近几十年实践中,大家有意识无意识地积累了若干这方面经验。这些经验虽然还...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3.html

《敖氏伤寒金镜录》—世界最早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专书。 13世纪元代,有一个姓敖人,他对进行了详细研究,认真总结了当时察辨证临床经验,写成《敖氏伤寒金镜录》一书。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讨论伤寒。他在这本书中将各种象排列起来,绘成12幅图谱,并通过来论述症状。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4.html

中医师必须擅长——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诊脉态度应和蔼严肃,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把一切专注于病人身上,耳不旁听,目不旁视,详察脉象,辨析真伪。”《甘肃中医论文医案选》要掌握平脉,知常达变。《内经》、《伤寒论》都很重视平人四时脉象,初学者可多为自己同学、挚友、亲属诊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共找到1,058,23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